(杂语)智度论卷十曰:“智慧人有二分,沙门婆罗门,出家名沙门,在家名婆罗门。余人心存世乐,是故不说。婆罗门多学智慧求福,出家人一切求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牒文作释之略称。将长篇文章分成段落,称为牒文;若依其所分,逐段加以解释,称为牒释。此系解释经论所用方法之一。...【无色界系色】 p1069 显扬五卷七页云:无色界系色,谓等持自在色;非业异熟色。...(一)指道友、良友、善友;即精进于佛法修行,具有道心之友人。如释迦如来称誉念佛者之功德,谓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人名)Mekhalā,淫女名。本行集经十六曰:有一淫女名弥迦那,隋言一者。...【信根】 p0870 如五根中说。 二解 法蕴足论九卷五页云:云何信根?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诸信,信性...(术语)因位之修行与果上之功德也。六度四摄等,为因位之修行,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为果上之功德。...止息生死轮回之苦。“一切皆苦”,为佛教根本思想之一,若能脱离身心诸苦,即能了生死、至涅槃。如老、病、死等三种...【缘生行流转渐次】 p1304 瑜伽九十四卷十四页云:复次由三种相,于缘生行,应正了知流转渐次。何等为三?一、因增...西晋译经僧。曾译经于洛阳,译有时非时经一部。经之后记谓(大五五·五○一中):“外国法师若罗严,手执胡本,口自...又作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提婆论师将印度小乘外道所执之涅槃大别为二十类,即:(一)小乘外道,即主张“诸受阴尽,如...(书名)陀罗尼门诸部要目之略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
晏子德才兼备,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君王,身居高位,俸禄丰厚,自己却朴素节俭,将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亲族,对百姓体恤...过去佛陀在婆罗园弘法时,一天,着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魔王波旬心想:现在佛陀欲入村乞食,我要想办法使人们不要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拜过。拜父母,拜师长,拜祖先,拜土地神灵,拜佛菩萨。这些在...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对于素食的另一种争论,在于人类是素食动物还是杂(肉)食动物? 其实,这本来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且应该早有定...
原文: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
已是许久没有读书了,只因心总被琐碎的烦恼充溢,没有潜下来的时候。而读书不静看到的字字珠玑也成浮躁。于是宁肯让...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强调欲改变现世命运,极速求得大福莫如跳出火宅,念佛求生西方...
沙门婆罗门相违
【佛学大辞典】
上篇:沙门 | 下篇:四种沙门 |
【非俱生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非俱生法云何?谓无为法。无生相故。...
牒释
无色界系色
胜友
弥迦那
信根
因行果德
息苦
缘生行流转渐次
若罗严
二十种外道
诸部要目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夫妻之间的真情真爱
正念应供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如何证明人是素食动物

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

沉默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