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提婆论师将印度小乘外道所执之涅槃大别为二十类,即:(一)小乘外道,即主张“诸受阴尽,如灯火灭,种坏风止”为涅槃之外道。(二)方论师,即主张“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为涅槃之外道。(三)风仙论师,即主张“风能生长有命之物,亦能杀有命之物,风造万物,复能坏万物”为涅槃之外道。(四)韦陀论师,即主张“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一切有命与无命之物,从梵天口中出生,一切大地即是修福德戒场,于中一切华草及猪、羊、驴、马等,杀害供养梵天,得生彼处”为涅槃之外道。(五)伊赊那论师,即主张“伊赊那论师尊者形相不可见,遍一切处,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与无命之一切万物”为涅槃之外道。(六)裸形外道,即主张“分别见诸种种异相”为涅槃之外道。(七)毗世师,即胜论师。此外道师主张“地、水、火、风、虚空、微尘等物和合,而生一切世间有知觉与无知觉之物;无和合者,即是离散,遂计离散”为涅槃。(八)苦行论师,即主张“身尽福德尽”为涅槃之外道。(九)女人眷属论师,即主张“摩醯首罗作女人,生诸天、人、龙、鸟及一切谷子、蛇蝎、蚊等,如是知者”为涅槃之外道。(十)行苦行论师,即主张“罪福功德总尽”为涅槃之外道。(十一)净眼论师,即主张“烦恼尽故依智”为涅槃之外道。(十二)摩陀罗论师,即主张“那罗延天为万物之父,以那罗延天造一切物,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一切世间有命与无命之物,从其而生,从之作生,还没彼处”为涅槃之外道。(十三)尼犍子外道,即六师外道之一。此外道师主张“初生一男一女,彼二和合,能生一切有命与无命等物,后时离散,还没彼处”为涅槃。(十四)僧佉论师,即数论师。此外道师主张“二十五谛自性因,生诸众生”为涅槃。(十五)摩醯首罗论师,即主张“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是因,所谓梵天、那罗延,乃至自在天是生灭因,一切从自在天生,从自在天灭”为涅槃之外道。(十六)无因论师,即主张“无因无缘生一切物,无染因,无净因,乃至棘刺之针、孔雀之色,皆无人作,自然而有,不从因生”为涅槃之外道。(十七)时论师,即主张“时熟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为涅槃之外道。(十八)服水论师,即主张“水为万物之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与无命等一切物,乃至水能生物、能坏物”为涅槃之外道。(十九)口力论师,即主张“虚空为万物之因,最初生虚空,虚空生风,风生火,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乃至从五谷生命,食后时,还没虚空”为涅槃之外道。(廿)本生安荼论师,即主张“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唯有大水,时大安荼生,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中间生梵天,名一切众生祖公,作一切有命与无命物等,散没彼处”为涅槃之外道。[外道小乘涅槃论、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六] p18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内分别体】 p0366 此卽所知事同分影像之异名。...(一)梵语 mleccha。音译弥戾车。又作边夷无所知者、卑贱。指不能见闻佛法之边隅下贱之种族。(参阅“弥戾车”6417)...【无相散动】 p1064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此中无相散动者:谓此散动,卽以其无为所缘相。为对治此散动故;般若波罗...(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譬喻)声闻之戒,譬之瓦器,菩萨之戒,譬之金器。清净毗尼方广经曰:如破瓦器,不可修补。是声闻毗尼,如金银器破...(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一。就一念之心而观不思议之理也。境者理之别名。对于理之智谓之境。不思议者即空即假即中也,...(经名)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之异名。...系佛身之四种分类。诸经论中于其名称、种别等各有说法。(一)据大乘义章卷十九载,即:(一)法身,为真如法性之理体,...【性戒】 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杂语)善导分观经之发起序为七段,自时韦提希被幽闭已至共为眷属之一段,科为厌苦缘。谓此一段为韦提希夫人为阿阇...(人名)印度人。事迹不详。据华严探玄记一,谓金刚军菩萨,坚慧菩萨,各造十地之释。并不传云。盖在世亲以后之出世...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的、在家的,就好像是交通规则...问: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 自责汝心生厌离,诃责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师他很注重诃责法,我们修...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为制伏贪毒,可修此观。又作骨想观。依《俱舍论》卷二十二,此...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来越少了,因为高楼越来越多了,空气污染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士讲法出光盘。在家居士常常谈论僧人,居士讲法出光盘,如法...
我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24岁出家,25岁开悟。他这个人善根很强、观照力很强。他不但观照力强,他修行的行动力...
二十种外道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二十犍度 | 下篇:二十种喻法 |
法华文句云四安乐行: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 谓身应...
内分别体
边地
无相散动
菩提
瓦器金器
观不思议境
如来心经
四身
性戒
厌苦缘
金刚军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念佛必须持戒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为什么鸡蛋和牛奶不能吃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