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香花灯明等奉佛之供物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仪式)四葬之一。舍置尸骸于野中也。...(术语)宗门有勘辨之一科。凡于一机一境之处,师家试学者之深浅,学者探师家之邪正者,谓之勘辨。见禅林类集六、勘...谓临命终时,修行佛道者不起贪、瞋、痴之邪念,唯专意于佛道之修持。净土宗特别强调,临命终时须不为死苦而心生颠倒...【胜辩才言】 p110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胜辩才言者:随自所忍,善分别义。...(器名)此是毗舍离城上好黑色贵瓦钵。诸比丘得,不敢受。佛听受畜。...全一卷。新罗僧元晓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及净土宗全书第六卷。内容阐明净土之安乐及往生净土之因缘等。共分七门...【待众缘】 种子六义的第五义。种子生现行,必待众缘和合。种子的功能虽是任运而转,但法不孤起,有了种子的因缘,...乃新罗元晓所立四教之一。元晓将如来之一代时教判为四教,即三乘别教、三乘通教、一乘分教、一乘满教。一乘满教之义...(术语)梵语曰檀那Dāna,译为布施。以福利施与人也。所施虽有种种,而以施与财物为本义。得大富乐之果。周语曰:...【不净黑品白品】 p0335 瑜伽三十卷十六页云:云何名为寻思彼品?谓作是思:若我于彼诸净色相不净法性,不如实知;...谓将心念系于一处而不思其他之意。又作系念、悬念、悬想。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二九(大六·六八六中):“住空闲...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时父亲去...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你都不要去管外境怎么样,你就观想宇...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救人?下面提出五个重要理由。周安士居士是阐释得非常得正义,非常深刻。 第一、对...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一,我此身中,空无无漏;二,无诸善根;三,我此生死未得...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也是个新题目,要讲好这个题目并不容易,同时这个题目恐怕永...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戒,食全素。老人深信因果,但怕亵渎佛法,想请教百年后的寿衣...
佛供
【佛学大辞典】
上篇:佛宗 | 下篇:佛刹 |
德生,梵名 ?rī-sambhava。乃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善知识之第五十一位。与有德童女同住于妙意华门城,二人已证得菩萨...
野葬
勘辨
临终正念
胜辩才言
黑钵
游心安乐道
待众缘
一乘满教
布施
不净黑品白品
系念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悲华经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大安法师:明了因果和轮回的真理就能改命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凡夫应常系心观二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