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为钝根故,分十惑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为一,于此加色界之四禅地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惑,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为八十一品。既断见惑之圣者为预流果,更进而断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为一来向,断六品已,为一来果。以有下三品之欲惑,尚一往来于人天故也。次后方断下三品之惑为不还向,既断已,谓之不还果,以不再还生于欲界故也。次后渐断上二界八地之七十二品为阿罗汉向,正断终,为阿罗汉果。阿罗汉者译曰不生,以既断尽八十一品之思惑不再受生于三界故也。见俱舍论十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大法会中带领众僧之九师。即指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衲众。 p152...菩萨依菩萨乘而修行,所得十种功德之一。以菩萨修习之种类极多,范围甚广,而行行相依互起,或相互增长,故有此称。...指理法身之观,即观佛与自心为一体。所谓唯识,离如来藏心无余法之意,亦即如来藏心虽为烦恼所缠缚,然除此无余法。...【诸根无缺】 p1347 瑜伽二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名为诸根无缺?谓如有一,性不愚钝,亦不顽騃,又不喑痖,乃至广说支...(杂名)与金刚坐同。增一阿含经十四曰:今于此树下,坐于金刚床,以获一切智。...(术语)法性与真如,异名同体也。起信论曰:法性真如海。...位于福建厦门玉屏山北。岩下有溪,相传古时有虎栖息于溪畔石穴,因此得名,该山即称虎溪山。山间岩石密布,古榕盘屈...梵语 sajvara-?īla。三聚净戒之一。又作律仪戒、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摄,摄尽、总摄之意。即遵守佛教制定之各种戒...五种谷物。又称五种谷子。指大麦(梵 yava)、小麦(梵 godhūma)、稻谷(梵 ?āli)、小豆(梵 masūra)、胡麻(...即八正道,因八正道是圣人所游行的处所。...凡二卷。译于南北朝初期(350~431),译者佚名。又作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秘藏经、秘密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我教...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问: 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有没有办法能很快培养出离心具足真信切愿? 大安法师答: ...问: 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 大安法师答: 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有个五会念佛,但没有传...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盟约,当时常会将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以表示能够信守盟约。魏...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 在太白山天童禅寺一个月求戒的生活,就这样一天一天,充实而法喜,...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处呢?在我们心中,佛即心,而心即佛故。然心又有何功德呢?心有觉悟之功德,我辈众生...
八十一品思惑
【佛学大辞典】
上篇:思惑品数 | 下篇:见相 |
指果位之果。据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师子吼品、法华玄义释签(会本)卷五上载,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诸行为因,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