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起信论三细相之一,亦名转相。第一之业相一转而成能见之相者,当于阿赖耶识之见分。起信论曰:“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同义记曰:“第二能见相,即是转相,依前业相,转成能见。”【又】四分中见分相分之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一切有情生命所寄托,在一期无常中,最先来,最后去,并不随生死而消失,故...(术语)与宴坐同。中阿含经二十八曰:入室燕坐。...【同境依】 前五识生起有四种依,若缺任何一种,识则不生。同境依为四依之一,谓依于眼、耳、鼻、舌、身五根,此五...又作内薰。于本觉之真如内,冥冥薰习妄心,使生菩提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四之三(大四六·二六八上):“自非内熏,...(名数)天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旧律家”之对称。四分律、五分律等为旧译之律,唐代义净所译之有部律为新译。故以有部律为所依者,称新律家。然古...(一)位于广州西北部。又作制旨寺、制止道场。今称为光孝寺。东晋时,罽宾僧始造立寺宇,号王园寺。南朝时,真谛住此...【邬波离】 有翻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律为众纪纲,故名。优波厘,或翻近执,以佛为太子时,彼为亲近执事之臣...指有漏果报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之前二者。有漏之果报,具有三苦八苦之性,故称为苦;男女一异等皆因缘...(人名)Droṇodana,王名。佛本行集经五曰:途卢檀那隋言斛饭王。...【不实语】 p0318 集异门论十三卷五页云:问:云何不实语?答:且如苾刍,举他苾刍,不见不闻不疑犯戒犯见犯轨则犯...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不虚假的心。这就要告诉我们修习净土法门的人,身口意三业所修的信解和你的行持必须从你的真实心...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绮言有损。前三种口业过失,相状粗显易知,关于绮语今略作讨论...我常说:以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对待别人,一般人会觉得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好像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 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病,一治就好,生前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十恶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种,贪、嗔、痴,要把它断除;口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要把它断除;身有三种过...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崔婆一生吃素,禀赋很愚钝,笨嘴拙舌,哪怕是跟地位差不多的...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质、自然等一切现象,全都是因缘所生。而...
见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十一品思惑 | 下篇:见毒 |
(术语)与九无间道共生之静卢律仪(定共戒)及无漏律仪之称。有断烦恼之作用,故名。...
无没识
燕坐
同境依
冥薰
二十九种庄严
新律家
法性寺
邬波离
苦空
途卢檀那
不实语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以这种心来修净土法门,都称为杂毒之善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圣严法师《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印光大师:安胎保胎的禁忌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