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小乘有十,大乘有十六。小乘之十者,于欲界有贪瞋痴慢之四,于上二界各有贪痴慢之三,合而为十。大乘之十六者,于欲界有贪、瞋、痴、慢、身见、边见之六惑,于上二界各除瞋,而余五惑,故合为十惑。又合欲界之六惑而为十六惑。唯识论九曰:“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故合见思,则小乘为九十八,是谓之九十八随眠。大乘为百二十八,是谓之百二十八根本烦恼。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钵罗奢佉】 此云形位,具诸根形四支差别。俱舍以此胎五七日,名胎中五位;六七日,名发毛爪齿位;七七日,名...亦名:哒嚫缘起、达嚫缘起 子题:佛令上座为说大嚫乃至一偈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四分,由食竟默去。檀越生疑,不...【粗恶语】 p1472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麁恶语?谓于他有情,起麁语欲乐,起染污心,若卽于彼起麁语方便、及于麁...梵名 Mahābhiseka-mantra。凡十二卷。全称大灌顶神咒经。又作大灌顶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参谒、参寻、参学、参究之意。即学人谒见师家以问道,如“参师问法”;又修行坐禅,亦称参,如“参禅办道”。此外,...执他生者,复有三辈,云何为三。 一、计从他有情生 计他有情生者,凡有三辈。 一、计从摩醯首罗生 此复...(术语)胜鬘经之语。胜鬘经宝窟中本曰:隔别故称为界,三千苞含人物,目之为藏也。...诽谤僧伽之语。又作秃、秃比丘、秃奴、秃婢。乃斥骂外形虽是剃头之出家众,实则为破戒不守教制者,或斥出家以图生活...梵名 Brahmā。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净、离欲。印度思想将万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为婆罗门...Dayuanman 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最高法门。指当前离垢的明空晶莹的自证智阿底瑜伽乘。由于生死涅槃的一切法皆圆满具...位于江苏吴县西南。又作南峰山、报恩山、观音山。硎,谓平石。以此山多平石,且因晋代高僧支遁隐憩于此,故称支硎山...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恒思得慧根,恭敬得义理,无贪作事成,不悭财物长。(宝行王正论) 一、恒思得慧根 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升忉利天为...深信因果、多修阴德 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报应,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
离欲上人 古来,我佛度人,无非就是断除妄念。自我披剃出家为僧以来,时时都是坚决根除妄念,发勇猛心,不随妄想习...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心就住当下的境界上:如意的环境,他就快...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解脱之本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为重心。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要能够重解脱。我们每天的生活...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控制负面情绪的策...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二句话:第一个,遍计本空;第二个,依他...
思惑品数
【佛学大辞典】
上篇:见思 | 下篇:八十一品思惑 |
(一)位于山西五台山灵鹫峰下。东汉明帝时所建。北魏孝文帝时置十二院,易名为花园寺。唐代重建,其庄严宏敞,倍于旧...
钵罗奢佉
大嚫缘起
粗恶语
灌顶经
参
他生
三千大千世界藏
秃人
梵天
大圆满(mahasanti)
支硎山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不悭财物长
李炳南老居士:契道之法

妄念不生,自然健康长寿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佛陀为什么要教诲断食众生肉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