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Gunavarman,比丘名。译曰功德铠,罽宾国之王种也。年二十,出家受戒,深达三藏。年三十,国王薨,无继绍者,众请还俗嗣位,跋摩不听,乃辞师违众,林栖谷饮,孤行山野,遁迹人世。后,至师子国,弘扬真乘。宋文帝元嘉八年达建业,译经律十数部,文帝深加敬赏。见梁僧传三,神僧传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二种资粮】 即福德、智德二种资粮。以此二德为资益己身之粮,得证佛果,故称资粮。一、福德资粮,谓布施、持戒等...【离爱诸阿罗汉四相解脱自在】 p1431 瑜伽十九卷十一页云:云何离爱诸阿罗汉、由四种相,于恶魔怨、一切愚夫所系属...【所知障体有覆无覆】 p0744 佛地经论七卷五页云:若法执等所知障体,亦在无覆无记心中。二乘无学,亦现行故。...(术语)小乘之涅槃也。维摩经问疾品曰: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肇曰:正位取证之位也。同慧远疏曰:声闻见证无...【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p0013 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世尊!如世尊说: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图像)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众围绕之而哀恸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于前,无数天人从于后而降临...【善学沙门四相】 p1146 瑜伽八十卷十二页云:复次云何善学沙门?当知由四种相。一者、加行故。二者、意乐故。三者...【修所成地】 p0901 瑜伽二十卷一页云:云何修所成地?谓略由四处,当知普摄修所成地。何等四处?一者、修处所...梵语毗卢遮那,华译为遍一切处,法性遍一切处,好像无涯的大海。...(杂语)唐无著禅师,与清凉山文殊菩萨对话中之语,碧岩第三十五则载之。...为区别大、小二乘缘起说之语。依知礼之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载,大乘唯心,小乘由心。即大乘之缘起说,以森罗万象之万...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息,福祸相生。老子早就有过事物都可以相互转化的说法:有无...问: 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不受戒,这样对吗? 慧广法师答: 《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
问: 您曾于鼓山法界学苑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五年,请您谈谈华严宗与净土宗的修学关系。 梦参老和尚答: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觉得你佛教,说这些东西太消极了,太迷...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
求那跋摩
【佛学大辞典】
上篇:求那毗地 | 下篇:求车 |
【自增上】 p0596 如三种增上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六卷七页云:自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说:有诸苾刍、居阿...
二种资粮
离爱诸阿罗汉四相解脱自在
所知障体有覆无覆
正位
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涅槃像曼陀罗
善学沙门四相
修所成地
毗卢性海
文殊前三三
唯心由心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印光大师有关放生的开示

佛国之土本无秽无净,只因众生心分别故
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拜佛八问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