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谓受戒之血脉也。如自释尊经摩诃迦叶阿难等,至现在之戒师及受者,其统系一脉相承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不捉持金银戒释名 资持记·释释相篇:“名中,畜谓藏积,钱宝是八秽之一。”(事钞记卷二一·三·一)...【同类往趣】 p0613 瑜伽三十七卷五页云:同类往趣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或能往趣剎帝利众,同其色类,如彼...禅林用语。谓大喝一声之同时,即拍桌一下。卓又作桌。师家接引学人时,为避免言语之障碍,常用棒打或喝叫以惊醒迷执...亦名:袈裟反着 子题:反着衣、倒着衣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五分律云,比丘 反着衣 入村,人见不喜,诃云与不割截...略摄支者,谓前所分别无明等十二支,今复略摄为四,谓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唯由如是四种支故,略摄一切...指独力业相。即“生相”中根本无明所发之微细业用。此相非无明之体。于有为法生、住、异、灭四相中,于临望“住相”...(术语)一个之原因也。俱舍论六曰:一因生法,决定无有。瑜伽论释曰:证得一因,即成佛道。...华严宗立十玄门以阐明法界事事无碍之相,而玄门无碍十因即用以说明诸法何以事事无碍。据华严玄谈卷六载,以下列十法...梵语 īksanikā。又作伊叉尼柯。意译见命、论命、观察。即指观察命运之占相或咒术之意。持此咒术,能知他人心念。...(菩萨)Vajragandhi,金刚界外四供养菩萨之一。为女天之菩萨形。以涂香奉中台之尊者。秘藏记末曰:青色,持涂香器...(本生)世尊与阿难共行,道有童子戏以土为道奉世尊。世尊记此童子曰:此儿我入涅槃后百年,姓孔雀,名阿育,出世当...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十善业道经...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钵塔院。越明年春二月,有东来客白居易作八渐偈,偈六句,句四...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真实的心性是不生灭的,虚妄的相...
问: 记忆力差怎么办? 万如法师答: 经文咒语记不住,原因就在于你的心不够清静,杂念妄念过多,那么这些个妄想潜...现实世界的人,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独享的心态,譬如财富是我的,我不拿出来与人分享,幸福是我的,我也不拿出...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亲密关系,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用她的话讲不能看着他们往...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用一...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縠穿鸟飞去,识神随业走。这个偈子用比喻的方式形象表达了神识...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得知:外在世界动是因为心中有在动。之后...
戒脉
【佛学大辞典】
上篇:戒垢 | 下篇:戒海 |
子题:人法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自称言我得上人法。自称说有信、戒、施、闻、智慧、辩才过人。 人法 者,人阴...
畜钱宝戒释名
同类往趣
卓一下
三衣反倒着
略摄支
细业相念
一因
玄门无碍十因
伊刹尼
金刚涂香菩萨
佛陀悬记阿育王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白居易《八渐偈》

假借生灭的因缘,成就不生灭的清净功德

记忆力差该怎么办
惜福种福,才能福泽绵长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识神随业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