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独力业相。即“生相”中根本无明所发之微细业用。此相非无明之体。于有为法生、住、异、灭四相中,于临望“住相”时之生相为微细之念,故称细业相念。释摩诃衍论卷三(大三二·六一八中):“佛果中证成远离二种念故。云何为二?一者大无明念,二者细业相念。” p476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Sajkusumita-rāja-tathāgata。音译三句苏弭多罗惹怛他誐多。又称为娑罗树王华开敷佛、开敷华佛、华开敷佛。...(术语)梵语阿你怛也Anitya,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一刹那无常,谓刹那刹那有生...(名数)唯识五位中第二之加行位。有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种差别,故曰四加行。...【非随心转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非随心转法云何?谓若法不与心一生一住一灭。此复云何?谓除随心转...有,为“空”之对称。十八有乃指以十八空所破之十八种妄执。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之一(大四六·二二○下)载:“破...(术语)顿教之说法也。不以小乘为阶梯而说大乘,直说破大乘也。如华严经是。...自业智力者,谓于一切种自业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以于一切种自业智无著无碍现行中,所有三摩地等,如是余...(术语)三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三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于世第一...【得与成就差别】 p0996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十五页云:问:得、与成就、有何差别?有说:名卽差别。谓名得,名...【赖耶行相】 阿赖耶识能缘的作用,称之为其行相。能缘之识,必有其所缘之境,故在《唯识三十颂》中,将能缘、所缘...(835~908)唐末五代僧。福州闽县人,俗姓谢。幼憨黠,好垂钓,常泛舟自娱。唐咸通(860~873)初年,年届三十始脱...(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发,往净土方向走去。一个是把心带回家,一个是重新出发。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一部分 学习佛法 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县城去住了,旧房子一时还没有找到买主,所以就空在那里,没人...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者身患重病,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观见此事,随即跟阿难尊者说:你...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还是我们需要拜佛? 佛就是觉者。觉就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
持名念佛,就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在这四种念佛当中,前三种都有它的困难:观像念佛,像在的时候勉强可以观一观,...
细业相念
【佛光大辞典】
上篇:细意识 | 下篇:细滑 |
除上正明三无漏学外,关于一切行门,杂叙明之。是为一切行,先总列,次分列。 总列三业、四威仪、三千威仪、八...
开敷华王如来
无常
四加行
非随心转法
十八有
顿说
自业智力
见道
得与成就差别
赖耶行相
师备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圣严法师《四念处》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放下便是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大醒法师《拜佛要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