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wangjing
佛教大乘戒律书。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秦鸠摩罗什译。上下2卷。
内容 上卷叙述释迦牟尼从第四禅擎接大众到莲华台藏世界见卢舍那佛,问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所得果是何等相,以及卢舍那佛为说菩萨修道阶位四十法门。下卷述说释迦牟尼受教已,示现、降生、出家、成道、十处说法,于摩醯首罗天王宫,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教门亦复如是;又释迦牟尼从天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复述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所诵的一切大乘戒,即“杀”等十重戒和“不敬师友”等四十八轻戒。最后以“明人忍慧强”等十四颂显示受持此法能获五种利,以劝说流通。中国向来重视诵习下卷说菩萨戒相部分,称《梵网菩萨戒本》或《梵网菩萨戒经》。
传译 此经现存诸本,皆署名鸠摩罗什译。但《出三藏记集》卷二译经条及卷十四罗什传等,均未举此经。隋法经等撰《众经目录》第五,在“众律疑惑”条下载有《梵网经》2卷,但说“诸家旧录多入疑品,右一戒经,依旧附疑”。可见在隋代以前,此经已编入疑品。且《丽本序》说此经梵文有112卷(一作120卷),似亦可疑。据近代学者研究,该经上卷所说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及十地的阶位,继承了《仁王般若经》五忍四十一位之说;下卷所说十重禁,乃综合了《菩萨地持经》中第五“方便处戒名”和《优婆塞戒经》第三“受戒品”以及《菩萨善戒经》所出“诸波罗夷”等说法。同时,该经菩萨轻戒第四十七戒指责国王百官明作制法,立统官制众,使安籍记僧,似为针对中国北魏时立僧统以籍僧的僧尼制度和国王的态度而言,印度初无其事。轻戒第十戒有不得蓄一切刀杖弓箭牟斧战斗之具及恶罗网杀生之器;第十一戒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会合、兴师相仗杀无量众生;第十二戒不应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以及第三十二戒不得贩卖刀杖弓箭、蓄轻秤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等,似也反映了对南北朝时代僧侣非法行为的不满。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此经不是印度梵文的翻译,而是南北朝时中国僧人所编纂。
流传 过去相传梁慧皎曾撰《梵网戒义疏》,此经的流传曾被认为始于梁代。但近时从敦煌发现有南齐初年该经的“后记”古本,可能早在南朝宋末就已有流传。到了隋代,智顗撰《菩萨戒义疏》,特加讲习弘扬,从此该经被作为大乘律而受到重视,并成为中国汉地传授大乘戒最有权威的典籍,为大乘各宗所通用。唐代,该经曾被转译成藏文,略称《法广母经》,收入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内。此外,晚唐流行的传为金刚智(一说不空)所译的《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实际上亦是依此经文扩充而成。日僧最澄认为此经是圆顿菩萨之戒相,将瑜伽等戒作为权大乘戒相,以显示两者的根本区别。此说流行以来,更受到天台、净土等宗派的重视。
注疏 注解全经的主要有唐新罗太贤《梵网经古迹记》4卷、《梵网经菩萨戒本宗要》1卷;明智旭《梵网经玄义》1卷、《梵网经合注》7卷,寂光《梵网经直解》4 卷;清德玉《梵网经顺硃》2卷等。仅注释下卷的主要有隋智顗说、灌顶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2卷;唐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6卷,明旷《梵网菩萨戒经疏删补》3卷,胜庄《梵网经(菩萨戒本)戒本述记》4卷;宋慧因《梵网经菩萨戒注》3卷;明弘赞《梵网经菩萨戒略疏》8卷;清书玉《梵网经菩萨戒初津》8卷等。日本有空海、善珠、法进,新罗有元晓、义寂、智周、法铣等人的注疏多种。(高振农)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若有一法为一切法所依,能令一切法住持相续者,则该法为一切法之依持。此说为地论宗南北两道派诤论之焦点。南道派倡...【八福生】 p0070 集异门论十八卷七页云:八福生者:云何为八?具寿当知;如有一类,施诸沙门、或婆罗门、贫穷苦行...位于陕西葭县城东白云山上。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依山建庙,故名白云山庙。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清雍正二...(本生)世尊昔为菩萨,曰常悲,见世秽浊,背正向邪,常愁忧悲恸。其时有佛名京法无秽,灭度未久,经法都尽。常悲梦...【弗把提】 此云天华。...Pusa jieben 佛教大乘戒律书。亦称《菩萨善戒经》、《瑜伽戒本》等。汉译题为弥勒说,藏译题为无著造。为大乘律...密教护摩坛之一种。密教之护摩法本须在七日之中择地、择时、掘地、治地,洒香水而加持之,然若于急病或兵乱等灾变起...三十二应之一。优婆夷,指七众中之在家女众。观世音菩萨为教化众生,遂应其机类而示现三十二种身相;若女子受持五戒...【四主】 p0399 西域记一卷三页云:赡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则暑湿宜象;西宝主,乃临海盈宝;北马主,寒劲宜马...又作十物、什器、什宝。什即杂、聚之意。指寺院中之各种法物。在印度,僧众个人之随身物称轻物,僧团全体之所有物称...【无我论者】 p1064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七页云:云何名为无我论者?谓有二种。一、破我论。二、立无我。破我论者:若...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问: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周易》里面的坤卦,这个坤卦的象,六爻皆阴。坤表大地,在这...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昧。真如三昧,它不断恶也不修善,因为...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生道德之大概。 一、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 在中国,向来...
在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耶舍,非常聪明且富贵胜人,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脚上穿着无价珠宝镶饰的鞋子。一晚,耶舍...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问佛陀:我常需要处理政务,有时甚至不得不领兵...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
梵网经(Brahmajala-sutra)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发智论(Jnanaprasthana-sastra) | 下篇:佛所行赞(Buddhacarita) |
【随眠】 为烦恼的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的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
依持
八福生
白云山庙
常悲菩萨
弗把提
菩萨戒本(Bodhisattva-pratimoksa)
水坛
优婆夷应
四主
什物
无我论者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清净光明真富贵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