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谛圆融的妙理现前,障中道的无明止息,摄一切法使归实相,名“法华三昧”。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创建庵寺之人。原通于僧、俗。又作庵主。如景德传灯录卷十二举出临济之法嗣有桐峰庵主、杉洋庵主、虎溪庵主、覆盆庵...凡四卷。明代明贤纂辑。明万历年间,许国诚、高一福修“京口三山全志”,以鹤林寺志一卷附之,时明贤亦撰本志,搜罗...【舍觉支】 p0973 法蕴足论八卷三页云:云何舍觉支?谓有苾刍、思惟断界,离界,灭界。由此发起心平等性、心正直性...(杂语)三种之极少者。如一极微为物质之极少,一字为名之极少,一刹那为时之极少。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术语)眼等五识无分别而悦豫,谓之乐,意识分别而悦豫,谓之喜。五受中之二。...息灾、增益、降伏、敬爱,云四种法,加钩召,云五种法。 一、息灾 梵云扇底迦,为自身及他人之病难等消除种种...(仪式)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谛所释,则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谛所释,则为使所修之功德,周遍一切处。陔...指须经顺序修习,而渐入彻悟境地。又作渐了。为“顿悟”之对称。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一(大四八·四○七下):“有云...(杂语)陀罗尼经三(般若心经轨)曰:其坛所用饮食饼果,日别替换,更作新者。供养残食,咒师及病人,皆不得吃。吃...真实之说法。又指如来亲口宣说之教法。 p4227...【苦类智】 p0842 杂集论九卷二页云:苦类智者:谓此无间,无漏智生;审定印可苦类智忍。所以者何?由苦类智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这皮囊,多窒碍,与我灵台为患害。随行逐步作机谋,左右教吾不自在。 筋一团,肉一块,系缀百骸成四大。有饥有渴有...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马祖...
念佛要有真实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在本体上我、众生和佛没有两样。佛有如来觉性,我也如此...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世俗之间不停地打,神圣战胜了世俗,你的智慧就升起来了。智慧...第一句 罪从心起将心忏 ,我们所造的一切恶业都是从分别心、违背因果这些想法,从虚荣心、嫉妒心,从这些邪知邪见的...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同事或者其他人难免会在我们工作中造成羁绊和束缚,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点,很多人会不停地抱怨,言语攻击或...
法华三昧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法空观 | 下篇:法华三部 |
【三三摩地建立】 p0207 瑜伽四十五卷十八页云:问:何故唯立三三摩地,无过无增?答:法有二种。谓有,非有。有为...
庵主
鹤林寺志
舍觉支
三极少
喜乐
四种檀法五种檀法
烧香
渐悟
行者不可食供物
真说
苦类智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达摩大师皮囊歌

学佛,是学会生活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别把忏悔流于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