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眼等五识无分别而悦豫,谓之乐,意识分别而悦豫,谓之喜。五受中之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可得涅槃灭果之业事也。性灵集二曰:三谛之灭业。...(地名)Aho-gangā,山名。译曰向。见善见律毗婆沙二。...【四种身】 p0401 瑜伽三卷十一页云:四种身者,谓恒相续,不恒相续,有自然光,无自然光。...(杂语)由五恶而感五种之苦果也。...(杂语)形容物之坚。见碧岩五十九则着语。...身,为梵语 kāya 之意译,音译迦耶。指佛、菩萨之十种身。又作十佛。共有九种:(一)融三世间之十身,即华严宗所称...亦名:三卷三位 子题:三行、作持行、止持行、众行、别行 资持记释云:“示所诠中。众务谓四人已上羯磨僧事。成谓能...指善、不善、无记等三业。即:(一)善业,又作安稳业。能得可爱异熟(人天之善果)及涅槃之业。(二)不善业,又作不安...三德,指轻软、净洁、如法。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系出自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一序品,佛临涅槃时,诸优婆塞...思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不思惟即可退失现法乐住,若思惟已能不退失。...【五现见三摩钵底】 p0283 瑜伽十二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谓诸苾刍、卽于此身等,广说如经。已见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佛说出家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很多佛教徒在遇到灾厄时,会祈求大慈大悲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造业。但是第六识能明了、造...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忙说道: 哪里来了一头鹿,快把它赶出去!他不但召唤弟子们驱...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能成立一切现象。因是种,缘是环境;有因而无缘,种子无从发展...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由语言、思考,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都称之为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一)平等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社...
喜乐
【佛学大辞典】
上篇:喜菩萨 | 下篇:喜德女 |
(名数)如来之二种色身,如实色身(报身),化色身(应身)是也。...
灭业
阿休何
四种身
五痛
硬剥剥地
十身
行事钞三卷三位
三性业
三德六味
思法阿罗汉
五现见三摩钵底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为什么说名号即实相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见不着无相的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