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由五恶而感五种之苦果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影】 p1042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一切受,并相续,灭故,名为无影;名为寂灭。...【五因断诸烦恼】 p0279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复有五因,断诸烦恼。一、知彼体故。二、知彼事故。三、知彼过故。四、...(术语)别业所感各人殊别之果报也。同在人间而贫富寿夭等之差别是也。往生论注下曰: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术语)天台三观之一。观一念之心具三千诸法也。...(杂名)劫初人之食物也。俱舍论十二曰: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竞耽食。俱舍颂疏记十二曰:林藤者,谓以藤出...(术语)方等三昧之忏法也。单称曰方等三昧,又云方等忏悔。...(杂语)信心含藏一切之功德,故云信藏。华严经一曰:信藏解脱门。...即自性法身大日如来和自眷属之圣众共同集会之会场。自性身与从心流出之自眷属共为自受法乐,而各说三密门,故演成胎...又名心性。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就是未动心前的心,它譬如水;心就是心念,...(人名)Agnidatta,巴连弗国婆罗门名。彼在母胎内,使母能论议。见杂阿含经二十五,经律异相四十一。...(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述记三末曰:如小乘名根本识。唯识了义灯四末曰:大众部,立为根本识。...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八大人觉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当你念佛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因为你念佛的因不可能招感魔王...问: 是否我们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宏海法师答: 这个问题我这样来说,就是如果真的念到念佛三昧...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十地品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大乘教义告诉你,说人我空、法...
发心,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发心是指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发菩提心的略称。也就是发起求解脱苦...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
如何对治瞋恚、怒气?有的人就说,去买东西,大买特买,让情绪舒缓一点,不然就拼命吃东西,或是打电话找朋友倾诉一...学佛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对生的念佛修善要熟练,而对熟习的情爱五欲则要生疏。...
五痛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浑 | 下篇:五无间 |
【长时摄受】 p0799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六页云:云何菩萨于诸有情长时摄受?谓诸菩萨,于住下品成熟有情,摄受饶...
无影
五因断诸烦恼
别报
假观
林藤
方等忏
信藏
自性会
性心
阿耆尼达多
根本识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吗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发心的意义与类别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