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所说十身之一。毗卢舍那如来应众生之机缘而现草木国土,故草木国土亦即舍那之身。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杂语)禅林之语。初入禅林,插入己单位于僧堂众僧间也。敕修清规新戒参堂曰:归堂插单,随众禅诵。...【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p1357 杂集论二卷十一页云:由此道理,诸蕴界处,三法所摄。谓色蕴,法界,及与意处。由色蕴...【四静虑诸受差别】 p0461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页云:如定静虑所有诸受,生亦尔不?不尔。云何?颂曰:生静虑从初,有...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 蕴犹积聚也,谓色...(术语)谓自金刚界大日五智现出五如来所住之月轮也。...【大菩提】 菩提意译为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Putiliuzhi 北魏僧人。佛经翻译家。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印度人。深悉三藏,显密兼通。北魏永平元年(50...位于陕西终南山悟真谷(蓝田之东约九公里处)。隋开皇(581~600)年中,净影寺慧远之门人净业于蓝田覆车山,开荆采...法会名。南朝梁武帝曾设之。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记载,中大通元年(529),京城大疫,梁武帝乃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譬喻)生死无边际,有如大海也。止观一曰:动法性山,入生死海。...大菩萨的尊称,因大菩萨是出生于法王之家,而且能够传承佛法。...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商人唯利是图,于是,这种局面促使有些商人立誓以诚信的面目出...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喜欢看。也罢,这个故事,就献给有缘人吧。 我们知道,在和无...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这个地方,是对遍计执的存在性跟它所产生的障碍,产生质疑。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要求对方怎么样,而应该退一步想一想自己为对方...
大悲咒的第62句叫做「摩啰那啰」,这句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拿着一把金斧头来考验众生的心,观世音菩萨并不是一向都慈...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族,在五欲炽盛的社会中争得一口饭吃,又不忘记弥陀的宏伟接引...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这五条规范我们称之为五戒。第一条不杀生;第二条不偷盗;第三...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子不管,去追究引火者的责任呢?显然,我们应当先救火,等到火...
国土身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咒 | 下篇:国土世间 |
【触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触是根、境、识三者的接触,故又称‘三和’。《成唯识论》卷三曰:‘触...
插单
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四静虑诸受差别
四魔
解脱轮
大菩提
菩提流支(Bodhiruci 约5~6世纪间)
悟真寺
救苦斋
生死海
法王子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拿金斧头的观音菩萨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