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能言说,也不是心思所能想像的。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最极寂静】 p1155 如九种心住中说。 二解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最极寂静者;或时失念,散乱觉等率尔现行;卽便制伏...【四道理】 p0419 瑜伽二十五卷九页云:何等为四?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云何...见惑前文已叙,兹再述其概要。谓见惑有八十八使,所谓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嗔、八痴、...(譬喻)稗似禾之谷而非者,稊者似稗而杂生于地之秽草也,以譬比丘之不德。四分律六十曰:佛告诸比丘:应审定问彼人...【八识界地】 在三界九地中,鼻、舌二识,仅通于欲界五趣杂居地。眼、耳、身三识,通于欲界五趣杂居地,及色界离生...Miaofalianhuajing 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 起源 一般认为此经起源甚早,并经过不同的历史阶段陆续完成...洞山三路之一。禅林中,每以展手之动作表示诱引接化之意,亦即化益众生之方便作法。 p4086...东汉译经家。其祖先为康居国人。以慧学称名洛阳。献帝兴平元年至建安四年间(194~199),于洛阳译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此经与月光童子经共记德护长者经所说月光童子之事。...诸法永恒不变的自性、本体,亦即真如、佛性。...曼陀罗,梵语 māndāra, māndārava, mandāraka,意译天妙、悦意、适意、杂色、圆、柔软声、阒、白。又作曼陀勒...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他正想细细道来,老和尚只是淡然...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亲,系我们当地的习惯称谓)通电话,太太告诉我们她的身体很好,就是有一只眼睛有一点点看不...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起坏心思,非常注意。咱们说是佛门,进入佛门,不错了,是福田...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缘殊胜,又在我们《华严讲堂》,在腾讯《华严讲堂》跟诸位聚在一起,来学习一篇...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就逃去出家当和尚避世逃脱法律的处罚,这种做法在古代真的有效...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它有趋向于法身跟解脱身的功德。如果是大乘,是万德...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言诠中道 | 下篇:证信序 |
【色界系】 指法之系属于色界者,曰色界系。如梵天之法为色界之所属。《大智度论》十一曰:‘檀有三种:或欲界系,...
最极寂静
四道理
见惑
稗稊
八识界地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展手
康孟详
申日儿本经
性
曼陀罗华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护念着我们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印光大师:济公乃大神通圣人

宏海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