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所依之五部经典,即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瑜只经等加要略念诵经或菩提场经,便成五部。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禅林用语。譬喻悟道者之气势有如千钧重,其所发出之光辉,亦如黄金一般璀璨。虚堂录卷九(大四七·一○五五上):“...(术语)声闻乘四果中之第一预流果也。俱舍论二十三曰:言初果者,谓预流果,此于一切沙门果中必初得故。...是赞叹法华经教旨的话,法华经所说的一实之理,具有圆顿的功德,圆顿就是圆满顿速,功德既然圆满,成佛自然顿超迅速...梵语 adhimukti,巴利语 adhimutti。音译阿毗目底。(一)依信而得胜解者。又作信胜解。为钝根者修行阶位之名,乃七圣...(衣服)一作衲衣。云粪扫衣。拾取人弃不顾与粪扫均之贱物,缝纳为法衣,故名粪扫衣,亦名纳衣。比丘着之,十二头陀...(经名)明诸大乘法经典之通名也。华严法华等是也。智度论三曰: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阇崛中说。...谓酬报因业之土。即由众生自业所感之依报之国土,及为酬报菩萨因位之愿行所得清净之佛土。 (一)众生自业所感之报土...又称卢梅慧戒。西藏前藏地方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前往西康,从公巴饶萨(藏 Dgons-pa-rab-gsal)受戒学...(异类)毗沙门所属八大夜叉将之一。大日经疏五曰:六名毗洒迦。大疏演奥钞十五曰:毗舍迦,此云大满大将,或云持法...原指象中之殊胜者,比喻菩萨之威猛能力。维摩经卷中不思议品(大一四·五四七上):“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而...为五停心观之一。又作缘起观、观缘观。谓观顺逆之十二因缘,认识三世因果相续,以对治愚痴之障,而悟生死流转之理。...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藏是三藏教。藏教和通教呢,都有三乘,声...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骂你了,或者很生气、烦恼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烦恼很重,脾...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愿,没有对名号产生强烈的信心,没有往...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学 据经典记载:两千多年前,佛陀身旁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要如何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无明烦恼的执著,才有色,受...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也很复杂。 法名: 从出家那天开始,剃度师父就给你取法名,...佛法是觉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祥和、智慧、慈悲,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实际上,许多人学佛多年之后依然...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钝,器有浅深,及其成功,一也。...
五部秘经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五部大论 | 下篇:五部般若 |
【甚深殊胜】 p0881 摄论三卷五页云:甚深殊胜者:谓诸菩萨、由是品类方便善巧,行杀生等十种作业,而无有罪,...
黄金担子千钧重
初果
一实圆顿
信解
纳衣
摩诃衍经
报土
鲁梅楚臣喜饶
毗洒迦
龙象
因缘观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梦参老和尚:当你在怒气上就想一想佛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转五蕴为五智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佛法的真实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