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之理,如如平等,没有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若悟入这种一实平等之理,叫做“不二法门”。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无相之理,破即是显。故破惑即是正观,正观即为破惑,无可分别。然就文立论,将就破立言者以为破惑,就观立言者以为...(术语)具曰畜长衣过限戒。二百五十戒中三十舍堕罪之第一。比丘若于三衣,或百一资具之外,得周尺一尺六寸,广八寸...为天台宗智顗大师所立四种四谛之一。此系圆教之说,主张迷悟之当体即为实相;认为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而无有...【现观总有三种】 p0955 倶舍论二十三卷十一页云:详诸现观、总有三种。谓见、缘、事、有差别故。唯无漏慧、于诸谛...【迦利沙钵拏】 八十枚贝珠,为一钵拏。十六钵拏,为迦利沙钵拏。...【故思业】 p0881 瑜伽九卷六页云:故思业者:谓故思已;若作业,若增长业。...(名数)一胎藏部,如上。二金刚部,如上。三杂部,释迦所说之密经也,是显密杂糅,故名杂部,如金光明经,六波罗蜜...子题:魏尺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十二佛磔手,内广七磔手。”(含注戒本卷上·一一·九...梵语 āhāre pratikūla-sajjā,巴利语 āhāre patikūla-saā。又作食不净想、不耐食想、厌食想。十想之一,四...二种庄严之一,即修福德之善行以庄严佛果。...梵名 Buddha-pāla。意译觉护。唐代译经家。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拜灵迹。闻文殊菩萨在清凉山,远涉流沙,...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有这么一个例子,也是《安士全书》里面的,在《万善先资》里面,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河北有一个儿童,小孩,他喜欢鸟...欲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供药师如来像。上海佛学书局有石印彩色之像,可以供奉,宜装入玻璃镜中。供像之处,不可在...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得太夸大? 道证法师答: 在《未曾有说因缘经》中, 佛说:母...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忘记和改变...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是显现它的大胜方便。所以,今天的这个法,相对来讲很简短,...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讨甚自性弥陀,只此岂属心外? 光明寿量无伦匹,慈眼悲心...问:唐朝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一旦这个心有牵缠纠葛,要谈自在解脱就难了。是这个意思吗? 答:所...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能往生。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人...
不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不空 | 下篇:不二之门 |
菩萨修行阶位中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叫做圣胎,因其修习正法而得长养,到达初地而见道,生于佛家。...
正观(二)
长衣过限戒
无作四谛
现观总有三种
迦利沙钵拏
故思业
三部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之量
食厌想
福德庄严
佛陀波利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推荐】地狱的境界从哪里来的
印光大师:药师法门仪轨
【推荐】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