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经名)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根为贼,五根相欺,又说十二因缘持五戒等。...(故事)虚堂在灵隐鹫峰塔,杜绝世谛,衲子请益,遂立三问:使各着语。一己眼未明底,因甚将虚空作布裤着。二划地为...(术语)摄有为之事相,归于真如之实性也。述记一本曰:摄相归性,皆如为体。故经说言,一切法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指不净之肉。即性质不净,佛弟子遂断而不食之肉味。其种类有三种不净肉、十种不净肉之分。(参阅“三不净肉”530、...渐,指历经多种阶段,渐次而上;顿,指立即、马上。谓修行证悟虽有渐次、顿即之差异,然顿悟之情形系因多生之薰习而...(植物)Sumanā,又作修摩那,苏摩那,须曼那。花名。玄应音义三曰:须摩那花或云苏摩那华,其色黄白,亦甚香,不...禅林用语。斥詈慢心躁急、似是而非之禅者。又作掠虚汉。掠,即掠取之意;虚,即虚妄不实;掠虚,即指仅模仿他人言语...(一)谓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四静虑支总有十八】 p0464 大毗婆沙论八十卷三页云:四静虑支,总有十八。谓初静虑,有五支。一、寻,二、伺,三...(术语)制止心念邪非之戒也。是为大乘戒之通义。然小乘戒中南山四分律宗之意,于制戒立深防与分限之二者。而分限即...隋代僧。会稽山阴人,俗姓顾。为天台智者大师之弟子。开皇年间,住庐山修头陀法。大业初年,敕令严禁游方隐逸,师闻...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是这位宰相感叹尘世浮沉恍如梦境...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生的事。 老和尚对传某师开示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烦恼。通过学习佛法,就会知道处理烦恼的方式。那就是,我...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件一件去承受,那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那怎样才能免堕地狱、...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是什么分什么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你就要做相应的道德行为,...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子罕坚辞不受。那个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就明白的告诉他说:「这...1.动物被宰杀时,极端的恐惧、痛苦、愤恨、挣扎,使其体内的生化作用急剧异常,从而毒化了它们的尸体,进一步毒化食...
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了,何必开那么多法座,讲那么多经,特别是那么多圣道门的修行...
中道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中道 | 下篇:中道观 |
【一心剎那】 p0007 瑜伽三卷六页云:如经言:起一心,若众多心。云何安立此一心耶?谓世俗言说一心剎那,非生...
阿含正行经
虚堂三问
归性
不净肉
唯渐无顿
须摩那
掠虚头汉
圆融
四静虑支总有十八
心戒
大志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珍惜当下的生活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开示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不贪的人才是宝
肉食百害而无一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