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性皆空,没有差别。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五种熏发名言熏习发识等种,未必一时。虽有前后,杂乱不定。于生果相,未辨何前,何者为后。然此五种,由业熏发,必...(术语)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同注肇曰:小...阿弥陀佛三十七种名号之一。昙鸾之赞阿弥陀偈中有(大四七·四二三上)“稽首清净大摄受”一语。此有多种解释:清净...(天名)Mahā-sarasvatī-devī,译曰大辩才天女。最胜王经慧沼疏五曰:摩诃此云大,悉知婆底此云辩才,提婆仳此云...【无表与表异大种生】 p1089 俱舍论十三卷十一页云:前说无表、大种所造性。为表大种造?为有异耶?颂曰:此能造大...【恶义聚】 资中曰:此云綖贯珠。无始无明,熏习成种,种必有果,子子相生,熏习不断。真际云:恶义,树名。其...【昏沉睡眠盖】 p0829 法蕴足论五卷十七页云:云何昏沉睡眠盖?谓身重性,心重性,身无堪任性,心无堪任性,身...(堂塔)此堂在舍卫国。中阿含经四十九曰: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于东园鹿子母堂。玄应音义十八曰:鹿子母。梵言蜜利伽...亦名:提舍尼篇约行分别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约行者,前之三戒,自分离讥;后之一戒,就胜进说。”行宗记释云:...众生修行佛道,遇重重障碍而不得开悟,若能摧此重障山,则见佛无碍。修行佛道之重障,要约有三种:(一)惑障,又作烦...(仪式)禅僧住持一寺,初说法为开堂,亦云出世开法。此时赍香寄师,而通嗣法之信谓之信香。见象器笺十。【又】贤愚...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无非佛行。欲得道同诸佛,先须孝养二亲。故赜禅师云:孝之一字...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就错了,这个世界上对和错、得与失永远是五五开的机率。 无论...当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的时候,他率领着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当时,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面说,无量的诸菩萨众,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动经恒河沙劫,来修六度万行,都很难满足。...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代。它一代不如一代──魔强法弱,正法的力量慢慢薄弱了,干扰...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他的妻子受到惊吓生病而死,卫锦洲苦闷至极,如醉如狂。 印...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要到达彼岸一定要假借...
万法一如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万字 | 下篇:万法无滞 |
简称四住,即三界内的见思烦恼。 一、见一切住地,是将三界的见惑,汇集为一地,故名见一切。 二、欲爱住地...
识等五支
空
清净大摄受
摩诃萨罗悉知婆底提婆仳
无表与表异大种生
恶义聚
昏沉睡眠盖
鹿子母堂
波罗提提舍尼篇约行分别
重障
信香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认知的三个境界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学会忘记,就那么简单
化干戈为玉帛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