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的回向心。观无量寿经说:“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苦谛应知】 p0844 瑜伽六十八卷五页云:问:一切四谛、皆应遍知;何缘但说苦谛是应遍知?答:由于苦谛,以二...【无作】 p1042 集论五卷十五页云:何故此灭复名无作?不作现在诸业烦恼所依处故。...(术语)谓藏教之菩萨虽伏见思之惑,然修行三祇之因,惑未断尽也。以断此三界之惑,即不能再生于三界,化益众生也。...【诸行无我遍智及断】 p1357 瑜伽八十五卷十七页云:复次由三种相,于诸行中,应知无我遍智及断。何等为三?一、于...(The Life Divine)凡二卷。印度哲学家、诗人奥罗宾多高士(Sri Aurobindo Ghose, 1872~1950),撰于一九四九年。...亦名:忏悔 戒本疏·释戒经序:“知犯识忏,还净上起,三学增明,克成道业。” 行宗记释云:“上起,即忏悔,名...(印相)印相名。译曰供养法印。见陀罗尼集经五。梵Ārgpya-mudra。...云何离?谓离欲。亦名离。离恶不善法。亦名离。出家亦名离。色界善根。亦名离。初静虑亦名离。今此义中意。说初静虑...又作内薰。于本觉之真如内,冥冥薰习妄心,使生菩提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四之三(大四六·二六八上):“自非内熏,...(人名)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尊者,姓李氏。武津人。心爱法华,借本入冢,对经涕泣。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所摩顶上,隐...【求受菩萨净戒】 p0696 瑜伽四十卷十七页云:又诸菩萨、不从一切唯聪慧者,求受菩萨所受净戒。无净信者,不应...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特求开示,云何降伏其心。老人示之曰...
托马斯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受儿子委托给其孙儿的一封信中,提出日常生活十诫: 1.今...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点就往生这一点,是全靠佛力。这是净土法门不共之(特)点。那么全凭佛力,看看佛力能不能靠得上,...从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欢喜珠宝和金银,可以说「珠宝满仓库,金银堆成山。」成为世界第一大富翁。因为他最欢...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炼心应...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 在...
(一)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 都融妄念归真念,总摄诸根在一根。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如...
我们再看第二段,破异。异就是彼此不同体。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
三种回向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种布施 | 下篇:三种成佛 |
(人名)玄奘三藏在印度时,彼土之小乘众,称三藏为解脱天。慈恩寺传五曰:诸众欢喜,为法师竞立美名。大乘众号曰摩...
苦谛应知
无作
伏惑行因
诸行无我遍智及断
神圣生活
上起
阿伽母陀罗
离
冥薰
慧思
求受菩萨净戒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日常生活的十诫
离开地狱的唯一生路
人死只有业随身

一门深入,不要贪大贪多

地藏菩萨能灭众生一切重罪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百零八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