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具成佛、加持成佛、显得成佛。诸佛理智,于凡夫身中,圆满具足,与大日如来相同,是名“理具成佛”;众生既具本觉的功德,再修习三密加持之行,使父母所生之身,与佛无异,是名“加持成佛”;依三密之修行,证入无上悉地,而显现法性之万德,是名“显得成佛”。此三种成佛是真言宗所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寿自在】 p1270 世亲释九卷十四页云:寿自在者:应知随欲齐几时住,便能如意现示己身。无性释九卷七页云:寿自在...(修法)Manuṣyarudhira,摩努沙为人,噜地啰为血。大威德明王之法,以人血和于白芥子及毒药而火烧之也。见圣阎曼...【无间同行相应】 p1077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无间同行相应。谓在有心位。...(物名)Pṛthvi-gomaya,译曰牛粪。见慧琳音义十。...属日本真言律宗。位于奈良法华寺之东侧,即日本天皇居所之东北隅。又称隅寺、胁寺。天平三年(731),光明皇后将其...(名数)菩提,福德,智慧,羯磨之四行也。大日经疏五曰:正方四叶是如来四智,隅角四叶是如来四行。...(名数)一淫习因。淫习交接,研磨不休,故有火光于中发动,二习交然,故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二贪习因。贪习之...谓阿弥陀佛名号之德,能破众生之无明,满足众生之愿望。[往生论卷下] p4236...【七种诸行住因】 p0062 瑜伽六十六卷三页云:何等为七?一、生是诸行住因。由诸行生,方得有住;无有无生而有...【一切法不生】 指谓一切真实之法,乃超越相对的差别界。以其为‘绝对’,故不生不灭,此是不变的理法。...(人名)台州国清寺湛然,姓威氏,唐晋陵荆溪人,时人尊其道,号为荆溪。天宝载剃落,持律森严,极止观之奥旨。法华...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门中的观呼吸是观出入息,也就是梵语中的...
【原文】 窃怪今时造业者多,信道者寡。菩萨既度生无已,何不分身示现,化诱群迷。且昔佛法东流,自汉魏以迄宋元,...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这不是荒诞的谬论...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心念,因为我们一般人平常生活在世俗生活当中...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土往生,要须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方可往生,但空念佛,如...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处是观。净土宗也有止观,净土宗的止观叫作都摄六根。就是说佛...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生极乐。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
三种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种回向 | 下篇:三种圆融 |
(书名)一卷,天亲菩萨造,陈真谛译。以七分解释之,建立菩萨所修之所法,依此论释,则遗教经为大乘部也。...
寿自在
摩努沙噜地啰
无间同行相应
毕哩体瞿摩夷
海龙王寺
四行
十因十果
破闇满愿
七种诸行住因
一切法不生
湛然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菩萨为何不示现来化度众生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戒定慧在一念间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什么叫作佛号安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