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罪和遮罪。性罪是本性就是罪恶,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谁犯了就会得到罪报;遮罪是遮止的罪,如酒的本质不是恶,但是佛禁止不许饮,谁饮了就会得到毁犯佛制戒的罪。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善不善法强盛因缘】 p1148 瑜伽六十六卷十六页云:由五因缘,善法强盛。何等为五?一、加行故。二、宿习故。三、...(术语)称胎藏界曼荼罗之第三院。三种悉地陀罗尼法曰:诸尊随现成第三重曼荼罗,即是世间天院也。三种悉地仪轨四隅...即观想佛像之观法。为十六观之第八。又称佛菩萨像观。略称像观。据观无量寿经载,行者修像想观时,可先安置阿弥陀佛...(术语)腊者岁末祭神之名。即以为岁末之称。比丘受戒后,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其安居竟,即为比丘之岁末,谓之法腊。...(832~909)日本真言宗僧。敕谥“理源大师”。大和(奈良县)人。初随真雅、真然学密,后于南都修习三论、法相、华...【忆而复忘因缘】 p1389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九页云;何缘有情,忆而复忘?答:有情异分相续转时,于法不起相属智见。...(术语)塔与佛像。无量寿经下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迦毕试国】 p0854 西域记一卷十八页云:迦毕试国,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三垂黑岭。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宜...【养因】 为五因之一。乃长养一切物之原因,即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长养一切物之原因。《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1425~?)明代临济宗僧。景泰元年(1450),参学于杭州修吉山之景隆,并得其法。住浙江嘉禾真如寺。成化六年(1...【集谛义】 p1180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集谛义云何?答:能生苦谛义。...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今天,很多喜欢时...问: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或时做善事或时读诵大乘经典,以回向祈求福报来临。但是有的求得到,有的求了一点点感应...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行是逆烦恼而动,它当然在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很苦。所以有些人...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该执着吉祥之相。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想,因为一颗未经修行的心正是所有问题的根源。释尊说:心灵是...1.大海 有一天,小华气嘟嘟地从学校跑回来。爸爸看他一脸不高兴,便问他:「你怎么了?」「怎么了?小明说话气我呀...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心动,总有一些文章让人泪流。请看下面一则短文: 我小时候是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男孩,念完高中...
释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园精舍时,有一天早晨,世尊着衣持钵,与大比丘僧五百人及阿难,一起进入城中托钵乞食。...
二罪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二道 | 下篇:二障 |
佛欲说法时地动的七种原因,即:为使诸魔怖、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为使放逸者生觉知、为使众生警悟觉了微妙法相、为使...
善不善法强盛因缘
世间天院
像想观
法腊
圣宝
忆而复忘因缘
塔像
迦毕试国
养因
如卺
集谛义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解深密经
佛珠的含义
所求不能如愿还要继续祈求吗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一分钟智慧(三个故事)
父母为你点亮的那盏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