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手机请用浏览器访问:http://w.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故事
法师大德
佛教经文
佛教知识
全部文章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阿弥陀佛
佛教词典
>
禅林象器笺
>
正文
解夏
【禅林象器笺】
解夏,安居之制也,又名解制。
《禅苑清规·解夏》云:“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汤。来日升堂,人事、巡寮、煎点并同结夏之仪。”
上篇:
接和尚牌
下篇:
接住持牌
分享到手机
网站邮箱
手机客户端
四智成三身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者独...
住定见佛愿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四十五愿,使他方之菩萨得于定中见佛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
印度佛教
(杂语)印度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纭,莫衷...
菩萨五种自在
据大宝积经卷六十八遍净天授记品载,菩萨悲智双运,万行具足,故得下列五种自在,即:(一)寿命自在,谓菩萨成就法身...
能取有四种
【能取有四种】 p0895 杂集论三卷十三页云:又能取有四种。谓不至能取,至能取,自相现在各别境界能取,自相共...
圆具
又作近圆戒、具戒。即具足戒(梵 upasajpadā)。具足戒乃比丘或比丘尼所受之戒,此戒之戒品具足,不同于沙弥十戒之...
诸法实相
(术语)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于...
禅戒
禅门所传之戒律。又称达磨一心戒、达磨一乘戒、禅门大戒、禅门戒、佛祖正传菩萨戒。即西天二十八祖次第相承递传之大...
正行者
【正行者】 p0502 瑜伽九十二卷十页云:若诸有学,未能速疾安住于舍。有余烦恼,熏彼相续,成杂染故。又于一切三转...
灌顶
(人名)天台章安大师。名灌顶,字法云,章安人。天台之法嗣。玄义文句止观三大部,皆成于师之笔。唐贞观六年八月七...
入
(一)契证真理。大乘义章卷一(大四四·四八一下):“证会名之为入。” (二)解知事物之意。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
业为所缘法
【业为所缘法】 p1220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为所缘法云何?谓三识身及相应法、以业为所缘。是名业为所缘法。...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日前菩萨、具光母、具光佛母。 摩利支菩萨外现天女像,然本地...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财富,也不是追求很高很高的地位,或者成就种...
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给世界看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想,因为一颗未经修行的心正是所有问题的根源。释尊说:心灵是...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又叫三佛讲寺,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鑫老和尚在此驻锡,弘化...
五盖
1.贪欲盖: 指贪爱五欲妙境,能使众生心性迷惑,令善法永不生起。 2.嗔恚盖: 指嗔恚能令人于违情的境上生起怨恨,...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宏海法师答: 忏悔法门是佛法的初门,也是佛弟子一直修的加行...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是讲到业不失,第三个比较可怕的是:它...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副对联来源于佛门中两则典故:一是杨歧方会禅师节约常...
词典首页
禅林象器笺
大藏经
更多文章
【净界法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绍云老和尚】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大安法师】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历代祖师大德放生开示
佛教智慧
学佛感应
佛法治病
信愿
随喜
因果报应
六道轮回
阿弥陀佛
布施
转变念头
五戒
嗔恨怨恨
普门品
地藏菩萨
三皈依
佛法入门
忏悔法门
忍辱法门
施食法门
业力
印光大师
慧律法师
善导大师
莲池大师
广钦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
圆瑛法师
宏海法师
玄奘大师
大安法师
界诠法师
圣严法师
憨山大师
绍云老和尚
智者大师
来果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