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又名遍处。禅定之名。以所观之境,周遍于一切处也。有十种。名十一切处,又云十遍处。见法界次第下,三藏法...(?~769)为金刚智三藏之俗家弟子。唐代故相杜暹之族子,字之选。秉性敏悟,勤勉好学。曾受金刚智灌顶。开元二十...凡六十五卷。民国喻谦等编。此系续赞宁等之宋高僧传而作,集录北宋至民国初年凡九百余年间之高僧事迹。全书计分十篇...【学业】 p1381 瑜伽九卷八页云:学业者:谓若异生,若非异生,学相续中,所有善业。 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一页云:学...即忿怒,遇不顺意时,轻则忿怒骂人,重则发生打人等不良行为,为二十随烦恼之一。...凡三卷或六卷。宋代可堂师会(为华严四大家之一)与其弟子善熹撰。又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华严复古记、五教...(名数)一、俱生思惑,与形俱生者,即于托胎于父母,爱恶之心生也。二、依见思惑,伴见惑而生之惑,即如因见外道而...(术语)说真如一实之理之语也。又如来随自意说,毫不为他曲示,故云实语。大日经疏一曰:真言者,(中略)真语如语...【四十八心】 p0438 品类足论四卷六页云:有四十八心。谓见灭所断邪见相应心,见灭所断疑相应心,见灭所断邪见疑相...【梵坛】 此云默摈,梵坛令治恶性车匿。五分云:梵坛法者,一切七众,不来往交言。若心调伏,为说那陀迦旃延经...一无常想 二苦想 三无我想 四食不净想 五世间不可乐想 六死想 七不净想 八断想 九离想 十尽想 次八念而辩...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1.晨钟偈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2.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
我以善心来对你,虽然我无求于你,但当我以善良的心来对你的时候,你不但不烦我,而且喜欢我,这就是我得到的善果。...
一、前言 佛说的法门,有的侧重现法乐、有的侧重后世乐。而准提咒则是以实现现法乐为主。印顺法师在药师经讲记中提...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而不忘失。能引定故。 法师宣讲:...
担忧 庸人自扰是为难自己,让自己每天神经紧绷、忧心忡忡只会使自己身心俱疲。生活里总会有变数、总会有风雨,任谁...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和悚惧的事情,这种悚惧可以使我们能够尽早地脱离生死,让我们...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般会把这个少欲、知足放在一起:少欲知足。什么叫少欲?你对于...
能取有四种
【法相辞典】
【能取有四种】 p0895 杂集论三卷十三页云:又能取有四种。谓不至能取,至能取,自相现在各别境界能取,自相共相一切时一切境界能取。不至能取者:谓眼耳意根。至能取者:谓余根。自相现在各别境界能取者:谓五根所生。自相共相一切时一切境界能取者:谓第六根所生。
上篇:能别不极成 | 下篇:能成立法有八种 |
(术语)以大日为主,自余佛菩萨为伴,该收一处之曼荼罗也。大日经疏曰:夫漫陀罗者,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
一切处
杜鸿渐
新续高僧传四集
学业
忿
华严五教章复古记
三种思惑
真语
四十八心
梵坛
十想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教常用赞偈

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以善心对人,马上有善报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功德利益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人生有四事最为浪费时间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