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一)五种迷悟之法。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参阅“五法”1114) (二)五种迷悟之法相。即所诠相、能诠相、相...为我国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中之人物。相传生于汉代,年寿甚高,终身未嫁。幼读儒书,及长则勤诵佛经,惟劝世人戒杀、...(1553~1636)明代书画家。江苏松江华亭人。字元宰(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自幼家贫,擅于绘画。万历(1573~...【水大】 为地、水、火、风四大种之,即是能造一切色法的四种基本元素之一,以流湿为性。《大乘广五蕴论》载:‘云...梵语 ko?a。又作句舍。译作藏、茧、鞘。即包含、摄持之义。世亲菩萨造俱舍论,后人因其论而成立俱舍宗,故俱舍又为...【非择灭】 p0713 瑜伽五十三卷十四页云:复次云何非择灭?谓若余法生缘现前;余法生故,余不得生;唯灭唯静;...(衣服)又曰腰帛,丧中以白带围腰者。象器笺十七曰:尊宿迁化,孝服者,白带围腰。言腰帛,或作腰白。...(术语)百论之著作者,提婆为论伏外道论师所用一种之循环论法也。西域记五曰:初提婆菩萨,自南印度,至此伽蓝。城...【默然业】 p1389 瑜伽九十卷六页云:一切能往涅槃妙行,名默然业。...(天名)Rudra,又作涝达罗,噜捺罗。译曰暴恶,黑天。自在天之别名也。俱舍光记七曰:恒以苦具逼害有情,名恒逼害...【十三住差别】 p0119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页云:又诸菩萨,种姓住中,于余十一诸菩萨住,及如来住,唯有因转,摄受彼...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
原文: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我们如果通达了佛法,必定会发愿普度众生,希望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现各...
第一重:以有为俗谛,以空为真谛。 第二重:说空说有皆是俗谛,非空非有为第一义谛。 第三重:空有为二,非空非有为...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老禅师心中清楚,参加这次闭关的四十名法师今天已经到了最后一...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
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法界的如意宝、摩尼宝,向地藏王菩萨祈祷,虽然祈祷者的心愿不同,所求不同,...
夏腊
【释氏要览】
即释氏法岁也。凡序长幻。必问。夏腊多者为长。故云天竺以腊人为验焉。经音疏增辉记皆云。腊接也(蔡邕独断云。腊者。岁之终也。晋博士张亮议云。腊接也新故交接俗谓腊之明日为初岁也。今释氏。自四月十六日)。前安居入制。至七月十五日。为受腊之日。若俗岁除日也。至十六日。是五分法身生养之日。名新岁也自夏九旬。统名法岁矣。
上篇:懈怠 | 下篇:心 |
(术语)即无相空教也。岌师之三教,慧观,波颇蜜多,刘虬之五教中各指诸部般若经之所说为无相教,以对小乘经之有相...
五事
孟婆神
董其昌
水大
俱舍
非择灭
腰白
我天尔狗
默然业
鲁达罗
十三住差别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积极人生莫后悔

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
认识缘起法而发起菩提心

何谓「四重二谛」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万物皆可为师
四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