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毗尼母云。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不持戒。受人信施为施。所随缺。则不宜全则可也)。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明了论疏云。出家先须防心三过谓于上味食起贪下味食起嗔。中味食起癡。以此不知惭愧。随三恶道)。四正事良药为疗形苦(形苦者。即饑渴为主病。四百四病为客病。故须以食为医疗用扶持之。若食粥可云不正良药)。五为成道业故应受此食(不食成病。道业何从。故假假食资身也。古人云。先结款状既食不可忘于修道)。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杂语)梵曰郁钵罗华比丘尼。常向贵人之妇女而赞出家。见智度论十三。...即受戒之血脉。起自释尊,经摩诃迦叶辗转相续,至现在之戒师及受者,其系统一脉相承,称为戒脉。大小乘各派传承互异...【宿住随念智】 p1022 瑜伽六十九卷十二页云:若于过去生自体差别,明了记忆;名宿住随念。若智,具大威德,修所成...(物名)禅者所被之头巾。画中维摩所被者是也。见象器笺十七。...(术语)菩萨一译始士。始发心之谓也。三德指归二曰:菩提萨埵安师翻为开士始士。...(名数)略云十六行。亦云二八行。...【色界随眠不于欲界及无色界随增】 p0575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三卷七页云:何故色界随眠,不于欲界法随增耶?答...乃佛陀宣讲法华经之典故。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然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又止,后由舍利弗代众...佛说阿弥陀经的别名,因阿弥陀经为一切诸佛所护持和忆念。...(譬喻)以木头比犯戒之人。梵网经下曰: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术语)塔之译名。资持记下三之二曰:经音义云:正言窣睹波,义翻方坟。翻高显处,以耸出故。文句记三中曰:新云窣...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经忏,种类繁多,以观音为主的《大悲忏》仅是其中之一。 是与观世音菩萨的甚深因缘罢,整个飘摇、动荡的青春,我日...
都说厚德才能载物,我们要怎么才能积大德?我先讲个故事。有个人打算把一口水缸填满水,于是,他拿了一个桶,挑了一...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鱼。 有一天,村里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只要能够运用佛法转变凡夫的生灭心、妄想心,将之转化为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学会转念的功夫,...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一定另外再持咒来帮助。念佛不能往生的...
当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净净、光光明明,如何现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涂涂?即被五欲之所染着故也。 如...
佛灭八、九百年间,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的请求,从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国内瑜遮那讲堂,宣说《瑜伽师地论》等,而...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庄子》中有一段话,大意是:...
五观
【释氏要览】
(观去声。凡吃粥食。先须端想。诵之讫方食。盖自警也)。一计工多少。量彼来处(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用工甚多。一钵之饭。作夫流汗。食少汗多
上篇:问讯 | 下篇:为病人念诵 |
于每半月一次之说戒日宣读戒本者。通常由一座之长老任说戒师。 p5922...
青莲华尼
戒脉
宿住随念智
禅巾
始士
十六行相
色界随眠不于欲界及无色界随增
三止三请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木头
高显处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圣严法师《大悲咒与大悲忏的修行入门》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积大德
贪小失大的夫妇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

法相宗的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