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的别名,因阿弥陀经为一切诸佛所护持和忆念。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一)梵语 aniketa。住,所住之意,意为住着之所。指无固定之实体;或指心不执著于一定之对象,不失其自由无碍之作用...【名色缘识】 p0588 瑜伽九卷十三页云:又此异熟识,卽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巴利语 vassupanāyika-kkhandhaka。乃二十犍度之一。指有关安居之诸种制戒。如参加者之资格、房舍卧具等之分配、前...四缘者: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是也。 一、因缘 亲辨自体生自果为因,以因为缘。 二、等...俱生思惑、依见思惑、界系思惑。俱生思惑是与生俱来的思惑;依见思惑是依著见惑而生的思惑;界系思惑是三界九地所系...【因能变】 又作因变。为‘果能变’的对称。唯识家就诸识变现诸法,分别为因能变与果能变二种,所谓因能变,指第八...(术语)有情之异名。犹言含识,怀抱灵识之义也。西域记序曰:穹仪方载之广,蕴识怀灵之异。...(术语)Āraṇya,阿练若之略。又曰阿兰若。...(杂语)无男女之根者。...梵语 āvenika-buddha-dharma。又作不共佛法。指不共通之功德法。乃佛及菩萨所具足,而凡夫与二乘所无之殊胜特质。...(地名)即渔山。一名吾山,在山东东阿县西八里,以陈思王曹植游此,感梵呗而著名。...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使你的心清净。发菩提心,发清净心,完了之后,趋向菩提。你同时要对治...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沉以迥别。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觉,普度众生。...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过去,佛陀曾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天,一位年迈的婆罗门来到精舍,向佛问讯后即坐于一旁,向佛请法:佛啊...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佛家是反对自杀的,并通过戒律约束制止佛教徒自杀。 佛教的各...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净土。后来参加念佛法会,对净土渐渐生起信心。可他眼高手低,...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行者,意便欣庆...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一切如来决定印 | 下篇: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
(术语)说教法而示人也。净影维摩经疏曰:将言对法名之为说,以言对人目之为示。...
无住
名色缘识
安居犍度
四缘
三种思惑
因能变
怀灵
练若
无根
不共法
鱼山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梦参老和尚开示不净观修法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布施培福,横越生死苦海
重报轻受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错失西方的「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