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苦通相】 p0841 显扬十五卷一页云:论曰:若法生时,为远离欲因。若法灭时,为和合欲因。若不了知;是颠倒因...凡三十卷。又称阿毗达磨俱舍论疏、俱舍论宝疏、俱舍论疏。唐代法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与神泰之俱舍论疏、普...亦名:不挑钵中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供,手自下食。六群受食,当挑钵中令视空相。居士讥...(一)一类之机缘。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碧岩录第四十六则评唱(大四八·一八二中):“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帝释和梵天是护持世界佛法的天神。...天罗,梵名 Devala,音译提婆罗。乃斑足王之国。据鸠摩罗什所译仁王经护国品载,斑足王之足有斑驳,其为天罗国太子...(杂语)十魔之一。一切恶业之障害善道者。...Juezan 南传上座部巴利语系佛教著述家。亦译佛音。出生于北印度菩提伽耶附近的婆罗门种姓,通吠陀学,擅长工巧...梵名 Uddiyāna 或 Odiyāna, Oddiyāna。位于北印度之古地名,乃怛特罗佛教之起源地。为四圣地之一。于近世,此地...(堂塔)山门之制形如阙,开三门,故亦曰三门。又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盖标帜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之称也。释...(术语)行空无相无作之三三昧也。智度论五曰:有人行空无相无作,是名得实相三昧。...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诉我,他什么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沛,五谷丰收,生活所需不虞匮乏,但人...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开示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就再呼舍利弗...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不知道这个年怎么过。穷极无聊,想出一个馊主意。这天,他操着...问: 请问法师,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吗? 大安法师答: 念佛法门的终极关怀是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同...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这句话很重要。那为什么要置彼而取此呢?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原...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人之前经营水产,做了18年杀生行业的生意,之前从没有对众生生...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下面学习印光大师的相关开示,学会如何...
三界
【释氏要览】
界者何义。瑜伽论云。种性义。因义。住持义。婆沙论云。分假义。声论云。趣义(俱舍论云)。种族义。因果不同。故有三焉。
上篇:撒被 | 下篇:三衣 |
阿兰若的简称,是僧人静修的地方。...
苦通相
宝疏
挑钵中食戒缘起
一机
释梵护法
天罗国
业魔
觉音(Buddhaghosa 5世纪中叶)
郁地延那
三门
实相三昧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解决当下的烦恼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