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云。若持戒心。念天乐者。斯人污净戒如杂毒水。以天乐无常寿尽必退当受大苦。是故当求涅槃。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粗相现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重障的第六种。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由于执著或染或净的粗相现行,它障碍六...梵语 mālikā。乃藤葛类植物。又作摩鲁迦、摩楼迦、摩利迦。因贪恚等诸欲能系缚众生,犹如摩鲁迦条能缠绕林树,故...又称降三世会。为密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之第八会,位于成身会之左方。于此会中,大日如来现忿怒之相,系表大日如来...(杂语)燕翼贻谋录曰:丧家命僧道诵经设斋作醮,曰资冥福也。出丧用以导引,又何义乎?开宝三年十月,诏开封府禁止...亦名:戒经为上最 子题:律、众律、四尊、缘起、辨相开遮、法聚 含注戒本·戒经序:“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佛名)又曰妙云自在王如来。龙树菩萨之本地也。...(明王)又作帝隶路迦也吠阇也。帝隶者三,路迦也者世,吠阇也者降。降三世明王也。大日经疏十曰:帝(入声)隶(二...【五地】 p0252 瑜伽八十一卷五页云:地义者:略有五地。一者、资粮地。二者、加行地。三者、见地。四者、修地。五...为佛之德号。佛以大慈悲摄受一切众生,故有此称。赞阿弥陀偈(大四七·四二三上):“稽首清净大摄受。” p914...(1189~1263)南宋僧。禅宗南岳门下第十八世。福州(福建)侯官县人,俗姓林。号偃溪。十八岁,随光孝寺智隆和尚剃...(譬喻)涅槃经十二云:如婆罗门幼稚童子为饥所逼,于人粪中见庵罗果,即取之。有智之人见之,呵责言:汝婆罗门,种...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随着现代弘法方式的改善和弘法途径的增多,当今社会,学佛的人也似乎越来越多了,特别良好的势头是佛教被越来越多的...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 知客:师父,他们想去受戒。 源公曰:他们妄想多得很,还没受戒就妄想纷纷,你...
《印祖文钞》提到过一个公案:有一位梦庵居士,谈当地发生的一桩车祸。一个司机夜间开车,一不小心从山路上栽到江里...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和《净口业真言》《...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所谓的两面人,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在背后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例如,见面时打躬作揖、称兄道弟,甚至亲热地叫...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可以从它的三个角度: 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儒家则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
戒果
【释氏要览】
优婆塞戒经云。戒果有二。一天乐。二菩提乐。智者应求菩提。不求天乐
上篇:绛帐 | 下篇:教 |
亦名:不立大小便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有病,被系,或脚踝有垢腻,若污泥者。”(含注戒本卷下·...
粗相现行障
摩迦
降三世羯磨会
僧道送丧
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
妙云相佛
多龄路迦也吠阇也
五地
大摄受
广闻
粪果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和传播佛法呢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人有福德,鬼神护佑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成佛之前
圣严法师:远离两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