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亦名:比丘尼度人出家法、畜徒众法、比丘尼乞与畜众法 子题:女人多乐畜众、乞畜众法、与畜众法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术语)有行于愿相应,乃至如所愿得果,谓之实愿。胜鬘经曰:以此实愿安慰无量无边众生。同宝窟上末曰:此愿有行来...(菩萨)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者。又曰执金刚及持金刚。有总别二名。总名者,通一切之金刚众而言。别名者,为金刚萨...又作六字洪名。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名号。南无即礼拜、皈依之义;“南无阿弥陀佛”者,即表皈依阿弥陀佛之义。...【王所作谛思善顺仪则】 p0381 瑜伽六十一卷六页云:云何名王所作谛思善顺仪则?谓有国王,性能究察,能审究察,性...即依循纯密教之法式所组织之法会仪式。为“显立”之对称。所谓显立系将显教法式用于密教;而密教之特有法会则称为密...即指空海所传,而以东寺为根本道场之日本真言密教。又称东寺流。相对于天台宗之“台密”。空海之后传真雅、真然,源...Huisong 北宋僧人。俗姓李。藤州镡津人(今广西藤县)人。7岁出家,13岁落发,翌年受具足戒。19岁游方,于筠州...【无寻无伺三摩地相】 p1090 瑜伽十二卷十页云: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相?谓于寻伺,心生弃舍;唯由一味于内所缘而作...(公案)南泉示众曰: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见会元四长沙章,从容录第六十九则。...(术语)于身口意之三处在置吽字,观吽字变为五股金刚杵之观法也。于行法之初修之,灭吾身口意之罪障,使成金刚不坏...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我有两个亲戚,她们的媳妇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恶劳;都很会管先生,对公婆却从未主动关心。然而,一个家里有严重...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年至二十,发心出家,薙染于杭州石屋巅烟霞寺,旋于昭庆律寺受...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到究竟,只拿古人的话和大众互相警策而...《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实义,舍于众务及诸戏论,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佛言:弥勒,初...
那各位我们现在大家先定定心。今天因为有十几到二十位佛子来进行三皈和五戒的仪轨。那刚好两边也有诸多来随喜的同修...
这个地方我们分成两块来说明:第一个,先讲什么是佛陀的知见;第二个,它成就的次第。为什么要分成开、示、悟、入这...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宅佛陀用两段来说明,一个是长行,第二个是重颂。长行的意思主...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
发睡缘
【释氏要览】
杂集论云。谓羸瘦疲倦。身心沉重。思惟闇相。舍诸作务。或曾此时惯习。或他咒术所引。或动扇凉风吹等。
上篇:飞锡 | 下篇:法师升高座 |
禅林用语。犹言口头禅。形容徒有言说,而无实际行持。即所言非自己所亲证,仅为拾取古人言词,如鹦鹉学语。 p6979...
尼畜徒众法
实愿
金刚手
六字名号
王所作谛思善顺仪则
密立
东密
慧嵩(1007~1072)
无寻无伺三摩地相
南泉白牯
三金刚观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推荐】凡事太期待,结局必伤心
念佛贵在专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宏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法会

不是法门有问题,是操作的心有问题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