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支遁至越王义之请讲维摩经。以许询为都讲。询发一问。众谓遁无以答遁答一义。众谓询无所难。今之都讲。但举唱经文。而亡击问也。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禅僧出众问话。又作出众。禅门中于问答论议时,若为问答出于众中,称为出阵。反之,称为入阵或入众。杨岐方会和尚语...(杂名)Aśleṣā,星宿名。译曰柳宿。见宝星陀罗尼经四。...【正行加行】 p0503 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正行加行者,谓于日夜能自成熟佛法加行及于众生。随能随力,依前所说意...又作宝乘。指以众宝庄严之大白牛车,此乃比喻一乘法。法华经譬喻品载有火宅三车之譬喻,而天台、华严等宗,于三车外...东晋僧。初与以义学知名之慧嵩共在河西享有盛名。曾助昙无谶翻译涅槃经,亦造经序,撰义疏,致力于弘法,其后讲涅槃...“分诸乘”之对称。为华严宗判教之用语。华严宗将如来一代之圣教大别为三乘与一乘两种,更于一乘之中分判同别二教,...为普法与别法之并称。又作普别二法。普遍圆融之法门,即普及一切众生,圆满融合,毫无差别之教法,称为普法,与“一...龙树的译名之一,龙树的译名共有三个,即龙树、龙胜、龙猛。...禅宗公案名。又作禾山四打鼓、解打鼓、禾山打鼓。即唐末五代禾山无殷禅师(884~960)对于学人之参问,四次均答以“...(杂语)委托物于寺院,为备三宝之用也。与施与不同。优婆塞戒经曰:善男子受优婆塞戒者,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受用建立】 p0728 如义施设建立中说。 二解 此有三种。谓受用苦乐,受用饮食,受用淫欲。如瑜伽四卷五页...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劝发菩提心文...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 二者,喜见他短,自谓...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的修学很杂乱,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没什么太多章法...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从清净心里面流现出来的。因为这个智慧是...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弟子不知道我们念大悲咒干什么?但是都知道师父手上驮着个杯子...问: 有人说,你把家里的钱全都布施掉,这样就不会生病了;你想节约点钱,以防生病时可用,这样你就一定会生病。这...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 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术,就是根...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是无相的,我为什...
都讲
【释氏要览】
即法师对扬之人也。梁武帝每讲经诏枳园寺法彪。为都讲。彪先举一问帝。方鼓舌端。载索载征。随问随答
上篇:二谛 | 下篇:二归戒 |
(经名)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一卷,宋法贤译。佛在菩提道场时,因金刚手菩萨之请而说延寿之妙咒。护命法门神咒经...
出阵
阿失丽沙
正行加行
宝车
道朗
融本末
普法别法
龙猛
禾山解打鼓
寄附
受用建立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结界洒净的方法
把钱都布施掉,这样就不会生病了吗

大善人要做大善事,障碍别人实际是障碍自己
佛教的养生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