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别异一词,于经典中贯常使用,然其梵、巴文原语与所表示之语义有多种,即:(一)梵语 nānātva,或 prthaktva,或 ...【有畏】 p0537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言有畏者:谓涉稠林故。有诸恶兽,及与非人,诸恐畏故。...(人名)Āryadeva,造百论等之提婆菩萨也,以其为菩萨。故尊称为圣。唯识枢要上本曰:圣提婆等诸大论师。...指枝末之化主。于鸠摩罗什所译两卷本梵网经中,详细描绘广大庄严的莲华台藏世界,该世界系由千叶之大莲花所成,每一...【答摩】 p1187 此数论外道三德之一。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梵云答摩,此名为暗。钝暗之暗。...(譬喻)无分别之眼闇黑,喻以漆桶。骂无眼子之词也。犹言黑漆桶,漆桶不会等。...【伽那】 秦言厚。大品伽字门,入诸法厚不可得故。论曰:即知诸法不厚不薄。华严唱伽(上声)字时,名持一切法...(术语)直说法义之长行经文也。十二部经中修多罗之说相也。又不借余人,本人自说曰直说。成实论一曰:修多罗者,直...即得戒与舍戒之并称。又作发戒失戒。发得律仪、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三种之无表色,称为得戒;反之,舍失所得之戒...(名数)佛门之宗派也(一)华严宗有五教十宗之说。即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相应不善】 p0837 俱舍论十三卷十五页云:相应不善,谓彼相应。由心心所法,要与无惭愧不善根相应,方成不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钵。他们进城时,看到一群人围在一处巷道议论喧哗,佛陀就请一...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行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由这个...佛陀在世时,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引起居士们的讥嫌。为了让修行人能远离杂染,也护念在家居士的善...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任何一个菩萨来到人世间,他绝对不会把他的本地风光现出来...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我们这些众生对参禅、学密、学教都不能行持,都不能去做,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
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应该是以放下与离欲为目标。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但是不可...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中,人的寿命不长,得人身的机会非常难得。人身的获得是多...
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 平常多说一些因果报应,生死...
食义
【释氏要览】
佛地论云。任持名食。谓能任持色身。令不断坏。长养善法。又资益义。若未啖及入腹。未消化并为患者。皆不成食义。至经口入腹消化。流入五脏。充浃四肢。补气益肌。方成食义。
上篇:释子须信唯识相分 | 下篇:手炉 |
(界名)喜见城之天处,即三十三天。...
别异
有畏
圣提婆
末化
答摩
漆桶
伽那
直说
得戒舍戒
十宗
相应不善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人生无常,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金刚护法

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念佛法门的殊胜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