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1609~1664)明代临济宗僧。又称尔瞻。浙江四明鄞县人,俗姓唐。从福泉山之圆明出家,三年后,参谒密云圆悟。二十...【一切如来唯于四法有增减相】 p0019 瑜伽三十八卷六页云:一切如来,一切功德,平等平等,无有差别。唯除四法...近代于敦煌发现之佛教俗曲韵文文献,系流行于唐代之佛教俗曲之一。系以我国划分一日时间之十二支为单位,其文体形式...(人名)摩诃迦叶之别称。又名金色迦叶,金色头陀等。...【修所断烦恼部】 p0903 品类足论七卷八页云:修所断烦恼部云何?谓有烦恼部,学见迹修所断。此复云何?谓修所...梵名 Panthaka。十六罗汉之一。又作半他迦、半托迦、半诺迦、槃陀伽、槃特、般兔。或作摩诃半托迦、摩诃般陀。意译...凡十二卷。明代李翥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慧因禅寺位于浙江杭州,后唐天成二年(927)始建,称慧因禅院...全一卷。唐代菩提流志(572~727)译于长寿二年(693)。又作有德女所问大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旨在显扬...以朝露比喻人命之短暂无常。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八(大一二·五八九下):“是寿命常为无量怨储所绕,念念损减,无...(术语)律称淫盗杀妄四者为波罗夷罪,译为断头罪。比丘犯此罪者,绝比丘之资格,犹如断人之头首不可再生也。行事钞...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毗舍离,以前大妄语缘,集僧诃责已,便制此戒。”(含注戒...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僧伽吒经...
《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再一则,讲到受持《法华经》。我们来看: 唐僧昙韵,定州人。行年七十,隋末丧乱,隐于离石...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决定生西方者,应当建立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一、厌离行。...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与不知同。昔须达①为佛营室,佛视地上蝼蚁,而谓达言:此蚁毗...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吃肉的人,断了大慈悲种子,就成不了佛。念佛...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你向外求,你就...
宋代的志磐法师在《佛祖统记》中,除专叙天台宗以外,兼及禅宗、华严、法相、密宗、律宗五宗。净土不立宗而以慧远大...
如果皈依三宝的弟子连坚定的信心都没有,对佛、对法没有信心,他又抱怨了,说:我没遇着个好师父啊!有些弟子问我,...
讲处念经
【释氏要览】
梁僧旻法师。讲次谓众曰。昔弥天道安每讲。于定座后。常使都讲。为含灵转经。此事久废。既是前修。欲屈大众。各诵观音经一卷。于是阖座忻然。远近相习耳。今亦念佛是也。
上篇:鸡园 | 下篇:护伽蓝神 |
(术语)华严宗之所谈,十身之一。菩萨为济度众生如众生现业因所感之身者。...
达尊
一切如来唯于四法有增减相
十二时
金色尊者
修所断烦恼部
半托迦
慧因高丽寺志
有德女所问经
朝露
断头罪
实得道向白衣说戒缘起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
坏人可不可以度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净土宗十三代祖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