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梵语 prasava-dharma,prasava-dharmin。又作人法、我法。具有心之作用者,称为生,即有情;不具心之作用者,称为法...(衣服)又云大衣。二十五条之郁多罗僧衣也。法华文句十四曰:言上衣者即大衣也。...十种随眠,总称二惑,谓之见思二惑,亦名见所断惑,修所断惑。谓见惑见道所断,思惑修道所断也。 一、见惑 谓...一切法尽归入一心,称为万法一心。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二(大三九·五三七中):“诸经论俱说万法一心...(譬喻)无明能陷没人故以堑壕譬之。长阿含经十二曰:断刺平爱坑,及填无明堑。...【结】 p1174 瑜伽八卷六页云:能和合苦,故名为结。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于顺苦受所有六处,有瞋恚故;名...【六识相应心所】 第六识是我人的心理综合中心,它所缘的是法境,通于过去、未来、现在,也通于善、恶、无记三性,...(界名)八大地狱之第七。俱舍论八曰:大极地狱。同颂疏曰:极热地狱。...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二十贩卖戒。……何以制者?凡出家之人,理须息务静坐修道,何得躬自贩博,驰骋市...指累积修行而断除一分无明,即显现一分法性之菩萨。又作法身大士。大智度论卷三十八(大二五·三四二上):“法身菩...(书名)十卷,护法等十菩萨各造论十卷,释世亲之三十颂。唐玄奘师合糅为十卷,即瑜伽一宗之精要也。...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之先驱;后半生,...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求获八法,是为了众生,为了利他;看似自利,实为利他。世尊说...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 在...
念佛有四种。一实相念佛。依实相理。念法身佛。法身清净。犹若虚空。遍一切处。实无有相可得。本无能念之心相。亦无...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不在家。于是,三个儿子就由母亲在家看管着。父亲几乎没...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
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辈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四观至第十六观分为上、中、下三辈,每辈又分为上、中、下三品,...
佛法二柱
【释氏要览】
毗婆沙论云。佛法有二柱。能持佛法。一者学问。二者坐禅。
上篇:凡夫 | 下篇:梵刹 |
【他受用身】 p0487 成唯识论十卷十五页云:二、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
生法
上衣
见思二惑
万法一心
无明堑
结
六识相应心所
极热地狱
贩卖戒制意
法身菩萨
成唯识论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最上乘论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地藏菩萨能灭众生一切重罪

念佛有四种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心开路就开 心死路就死

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