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杂语)落发染衣之略。...【杂染法及杂染法因】 p1414 瑜伽九十四卷十三页云:杂染法者:谓老死支所摄众苦,及以生支。杂染法因、复有二种。...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世时长者树提伽往昔之因缘及布施之功德。又跋陀罗另译有...【无间心】 p1054 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云何无间心?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梵语 amrta-dhātu。指涅槃境界。中阿含经卷二(大一·四三一中):“于甘露界,自作证,成就游。”集异门论卷三(...云何戒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受持一切菩萨戒时所有身语意业。...合理益世之法,如五戒、十善是世间的善法,三学、六度是出世间的善法。...(名数)一遍计自性。二依他自性。三圆成自性。...(一)指念佛等十种念。又作十随念。增一阿含经卷一载有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即止息心意之想...亦名:衣钵坐具加法次第 子题:沙门法式义但有三、三事为道缘 羯磨疏·衣药受净篇:“前后持者,约缘定持,今多受后...有总别二名。(一)就其总名而言,又作重三三昧、三重等持。三昧、等持,均为定之异名。重空三昧为“空、无相、无愿”...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阿弥陀佛从法座上下来,在前引领他一起经行。永观师一时惊讶...世间各行各业,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下来的,也有积许多人的智识和经验而累积下来的,也有用许多苦...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结夏安居是佛陀传下来的,利用夏季三个月时间,不外出参学,在寺内开展学修,自我反省,互相策勉,共同提高的学修制...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苦),灭谛(无苦的状态),...娑婆国土的特色,这个地方讲出一个相貌叫五浊恶世,我们解释一下。这个世界当然有十方的世界,娑婆世界一个最严重的...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机心如得尽,万物可同群。 到处春风里,何人不共君。 清彭绍升...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施主与妻子过着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一个身相庄严,但双脚却畸形的孩子。然而自从生下这...
六识相应心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六识相应心所】第六识是我人的心理综合中心,它所缘的是法境,通于过去、未来、现在,也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及现量、比量、非量三量;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由于它的作用特别强,所以六位五十一个心所,全部与之相应,如《八识规矩颂》所称:‘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上篇:六识取境四因 | 下篇:六触 |
【有爱味】 p0541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蕴,是有爱味?答:多随爱见自在转义。一切一分是有爱味。...
落染
杂染法及杂染法因
树提伽经
无间心
甘露界
戒波罗蜜多相
善法
三自性
十念
受具戒衣钵坐具加法次第
重空三昧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答非所问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昌臻法师《以戒为师》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净界法师:五浊恶世

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