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灯论云。何名法。若欲得人天善趣。及解脱乐。佛知众生诸根性。欲不颠倒故。说人天道及涅槃道故。名法。复次自他相续。所有熏习。及无熏习。烦恼怨贼悉能破散故。名法也。今就住持法宝。分为三。谓经律论焉。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地名)佛入灭处之林也。为沙罗树之并木,故谓之双树。涅槃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池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一)梵语 buddha-yāna。又作菩萨乘、大乘、如来乘。此系相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指菩萨乘;盖菩萨乃居于“真实成...(植物)弥勒佛成道时之道树也。梵名,奔那伽。弥勒大成佛经曰:枝如宝龙,吐百宝华。大日经疏七曰:奔那伽是龙树华...(书名)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之略称,七卷,无著造,玄奘译。...(术语)谓胎藏界中台八叶四佛四菩萨四智四行之智印也。见悉昙三密钞上。...【末摩】 p0520 俱舍论十卷十八页云:又渐命终者,临命终时,多为断末摩苦受所逼。无有别物名为末摩。然于身中,有...乃指胎藏界曼荼罗之第一院中台,因以八瓣莲华描绘,故有此名。又作八叶中台。大日如来坐于其中,称八叶之中尊,四方...(物名)同于欢喜丸。供欢喜天者。又持于欢喜天之手者。...(术语)瑜伽译言相应,与所观实相相应之义也。虽总通于显密之观法,而别以名真言两部之大法,两部之中特以名胎藏界...(术语)谓彼此事物,互相融入,而无乖隔,如数多之灯光相和也。就差别之诸法,而论圆融无碍之义,由于相即与相入之...【烦恼假实分别】 p1194 瑜伽五十五卷八页云:问:是诸烦恼、几世俗有?几实物有?答:见、世俗有。是慧分故。余实...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很多佛教徒在遇到灾厄时,会祈求大慈大悲的...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由语言、思考,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都称之为业...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怎样才...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蕴中无我,不知蕴亦是空。执境为有,唯欲避境趋寂。故闻净土化生,心不喜乐。如诸声闻,不见舍...在印度餐馆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仅有健康上的考虑,还有着深刻的宗教思考。素食者经常说,你就...
佛教善于讲故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作为生命体验者,都有各自的精彩,当我们在经典中读到种种譬喻,是否能由事入理...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对佛教的伤害都是相当的重大,所以菩萨应该要修「忍」辱波罗...
法宝
【释氏要览】
梵音达磨。华言法。以轨持为义。谓轨物生解。任持自性故
上篇:道场 | 下篇:法主 |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灵簿、点鬼簿。即死者名簿。其上载有死者之法名、生卒年月日、岁寿等,安置于寺院中。各家庭佛堂...
沙罗双树
佛乘
龙华树
阿毗达磨集论
八印功德
末摩
八叶莲台
欢喜团
上乘瑜伽
相入
烦恼假实分别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惟贤长老《人生的真谛》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为何华不著菩萨,只粘著声闻众
印度人的素食观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