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想界】 p1229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想界?谓六想身。卽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是名想界。...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盗天杀天,同得兰者;盗畜杀畜,如何轻重?’答:‘畜保命重,于财轻故。’”行宗记释...(仪式)送葬日之前夜,谓之赠别夜,赠别夜之讽经,谓之赠别经。...又作退堕、退失。略称作退。即于求佛道之中途,退失菩提心,而堕于二乘凡夫之地;或退失已证得之行位。有关退位之说...(术语)苾刍应受持之戒律。即二百五十之具足戒也。...研究佛教唯识法相的学术团体。1927年成立于北京。1921年,韩清净等发起组织学术团体,名法相研究会,开讲《成唯识论...各宗派所指之大经各异,于天台宗,多指大涅槃经;于净土宗,乃指大无量寿经,对此而言,小无量寿经(即鸠摩罗什译之...(名数)得预流果人所断之三种烦恼。...【我所分别】 p0648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五,我所分别。谓若事有漏有取,长时数习我所执所聚。由数习邪执自见处...又名非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非梵行是指淫事,因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术语)佛三十二相之一。谓胸上之卍字也。观佛三昧经三曰:是时世尊,披僧祇支,示胸德字,令比丘读诵德字已,知佛...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劝发菩提心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 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佛说无量寿经》...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
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长八百多里,古时候叫做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看不见一点水...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所知的菩萨,亦即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音译阿缚卢枳低...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谓谄曲者,为罔冒他,曲顺时宜,矫设方便...
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来和各位讲讲佛法。佛法的大要,就是最普遍、最简单的因果两字。因果的意义很广泛,无论何事、...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
成就威仪四法
【释氏要览】
十住断结经云。一不染三有。知之为苦。二我与彼人。苦乐俱然。三常行忍辱。四在上不慢。在下不耻。
上篇:抽坐具 | 下篇:出家人统姓 |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三十七尊之心要。...
想界
盗杀二戒天同畜异
赠别经
退转
苾刍律仪
三时学会
大经
三结
我所分别
不净行
胸字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你的债都还了吗

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莫贺延碛
观音菩萨的由来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