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谓出恩爱之家而进入菩提之道。心地观经卷四(大三·三○七上):“发菩提心,舍离父母,出家入道。”遗教经论(大二...梵语 anivrtāvyākrta。为“有覆无记”之对称。又作无覆、净无记。若以道德之性质为准则,一切诸法可大别为善、恶...【正行者】 p0502 瑜伽九十二卷十页云:若诸有学,未能速疾安住于舍。有余烦恼,熏彼相续,成杂染故。又于一切三转...(衣服)三衣中之中衣也。梵名郁多罗僧Uttarāsaṅga,译为上着衣。计其条数谓之七条。...(人名)天台章安大师。名灌顶,字法云,章安人。天台之法嗣。玄义文句止观三大部,皆成于师之笔。唐贞观六年八月七...【业为所缘法】 p1220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为所缘法云何?谓三识身及相应法、以业为所缘。是名业为所缘法。...(术语)显教四智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识至于如来,为大圆镜智。大圆镜者。喻也,其智体清净,离...又称霜华山。位于湖南浏阳县西南四十六公里处。南接醴陵,北为洞阳山。山上有崇胜寺,唐代普会禅师庆诸于此栖止二十...(术语)谓火之自体也。界为持之义。火持火之自性,而不混于他物,故名为界。俱舍论一曰:地水火风,能持自相。又曰...佛菩萨应众生的机缘而化现种种的身相。...(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在灵山,海众骈集,贤护菩萨问法。佛答以寂照神变三摩地,使菩萨于一切诸法皆得圆满。...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学佛窍诀。 于是在此山经过六年的苦行观修弥勒菩萨,结果连吉祥梦...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代。 那么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深切的...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长者子,家中富有,名位颇高。许多有地位的朋友,都和他结交为友。在他...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即为一切众生说明宇宙人生之真理者。 此...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
阿弥陀佛!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
禅杖
【释氏要览】
以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执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
上篇:别体三宝 | 下篇:才剃发便授十戒 |
(术语)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于...
出家入道
无覆无记
正行者
七条袈裟
灌顶
业为所缘法
大圆镜智
石霜山
火界
示现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弥勒菩萨与一具腐烂的狗尸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良友目犍连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误会是这样产生的

净土经论撷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