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名数)忧、喜、苦、乐、寻、伺、出息、入息之八法为妨害禅定者,故称为八灾患。对于火水风三灾,彼曰外灾,此曰内...(术语)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术语)Sīlpāsthāna-vidyā,五明之一。又作巧业明。工巧者,工艺也。明者明显之义。即言关于伎术,机关,阴阳...指妇不贞洁、得不顺意眷属。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由前世所作邪淫,今生所得之报有二种,即:(一)妇不贞洁,指因前世...禅波罗密门云:九想,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堂塔)佛塔也。如言佛寺曰仁祠,佛曰仁仙也。是因释迦译作仁故。...【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 p0491 唯识二十论九页云:若如梦中,虽无实境;而识得起。觉时亦然。如世自知梦境;非有...即以一切穷苦困厄人为田,施与之能生福。优婆塞戒经卷三供养三宝品所说三福田之一。所谓福田,指如田园能生长万物,...(术语)波斯匿王女之名。梵名维摩罗达。译曰离垢施,又曰无垢施。年始十二岁,容貌端正,时八大声闻八大菩萨皆被诘...犯罪之僧侣,罢免其职,并驱出其所居住之寺院。禅苑清规卷十百丈规绳颂(卍续一一一·四六六下):“准律合用梵坛治...梵语 hetu-parināma。又作因变。为“果能变”之对称。唯识家就诸识变现诸法,分别为因能变与果能变二种,认为第八...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给他。这个人对这位医生非常有信心。他回家后,在祈祷室供上了...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鸾大师才...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废权防难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问: 芸芸众生中,良师益友如何寻觅?结交「益友」的标准为何?有了这些朋友,我们就会不断的进步吗? 圣严法师答:...
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意味着是人说出的话就应当有信。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没有信誉,就相当于自己取消了...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他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一件大事情。那这件大事情...
末法时期,学佛的路上,有种种的困惑。学佛很久了,感觉没得到什么感应。精进念佛,到底能不能够往生?知道自己业障...
拜首
【释氏要览】
谓以头至手。即第三空首拜也。
上篇:碧云 | 下篇:变薤 |
【眼识自性】 p0999 瑜伽一卷五页云: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
八灾患
常念
工巧明
二种淫报
九想
仁塔
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
贫穷福田
无垢施
追院
因能变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医生的处方

各宗要略——净土宗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良师益友如何寻觅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体的生命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