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亦名:覆疮衣过量戒制意 行宗记释云:“制意、犯缘,并同上(过量尼师坛戒)。”(戒疏记卷一五·八六·一六)(请...梵名 Vindhyavāsin。印度数论派学者。Vindhya(频阇诃)乃山名,vāsin(婆娑)译为住,以其住于频阇诃山故有此称...凡三卷。清代湛祐撰,然丛辑。收在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弘慈广济寺位于北平内城之西,大市街北,东望西华门,西...(杂语)善巧说法义之才能也。分别之有四种,谓之四无碍辩。净影大经疏上曰:言能辩了,语能才巧,故曰辩才。嘉祥法...全称无相金刚心地戒、无相戒。为大乘戒,以离一切定相坚固不坏之佛心为戒体。戒相有梵网经之十重四十八轻戒。此为禅...谓一佛世界之成立有五重之次第。即: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种、一佛世界。其中第二之世界性,在大智度...“别念佛”之对称。谓通广三世诸佛名号而称念之,系相对于仅称念一佛名号之别念佛。(参阅“念佛”3208) p4799...(一)(539~627)隋唐时代僧。吴郡海盐人,俗姓于(或谓姓干)。十二岁出家,随侍开善寺之慧熙。从杨都建初寺琼法师...禅林六头首之一,掌文疏翰墨之职称。又称书状、记室、外史、外记。书记,原为古清规之书状,职掌文翰,凡山门之榜疏...【非心异熟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非心异熟法云何?谓声处及非心异熟十一处少分。...净土乃唯心所变,存于众生心内。依唯识之理,净土为佛、凡夫各各心之所变。若就如来所变之土而言,如来心无漏,故土...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佛顶首楞严咒...
心定法师刚接任佛光山寺的住持不久,他告诉我一件事: 有一天药石后,他在大雄宝殿前面一面念佛一面经行。忽然看见...
有一信众问我:听说佛陀的弟子大目犍连是被外道杀害的,可是目犍连尊者是有大神通的,而且好多经文和咒语都可以保人...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菩萨的《法华论》中指出,你要开显自性的功德,第一件事情,你...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声佛号后,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一、净土教与净土宗 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八个识,在佛法里边,通常就说到六...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们往往宁...
修如是诸道
【阿毗达磨辞典】
复云何修如是诸道?谓得修、习修、除去修、对治修。得修者,谓未生善法修习令生。习修者,谓已生善法修令坚住不忘倍复增广。除去修者,谓已生恶不善法修令永断。对治修者,谓未生恶不善法修令不生。又道生时能安立自习气,是名得修。即此道现前修习,是名习修。即此道现在前时能舍自障,名除去修。即此道既舍自障,令彼未来住不生法,名对治修。复有四种对治名对治修,谓厌坏对治、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云何厌坏对治?谓于有漏诸行见多过患。云何断对治?谓加行道及无间道。云何持对治?谓解脱道。云何远分对治?谓此后诸道。
上篇:行 | 下篇:寻 |
【增上慧法观】 p1316 集异门论三卷三页云:如说世圣慧所摄,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遍了...
过量覆疮衣戒制意
频阇诃婆娑
弘慈广济寺新志
辩才
无相心地戒
五重世界
通念佛
慧因
书记
非心异熟法
唯心净土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住持之道与待人之道

神通为何不能保人平安

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惟贤长老《净土教与庄严国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