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十无学法,当知依止无学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说,何以故?无学正语正业正命,是无学戒蕴。无学正念正定,是无学定蕴。无学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是无学慧蕴。无学正解脱,是无学解脱蕴。无学正智,是无学解脱智见蕴。
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术语)闻法或味法而生喜,是曰法喜。法华经宝塔品曰: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赞阿弥陀佛偈曰:光所至处得法喜...【外】 p0491 瑜伽五十六卷五页云:问:何义、几蕴、是外?答:内相违义。一蕴一分是外。 二解 显扬五卷十六页云:...(术语)禅定行之害正道者。如为使役鬼神而修禅定也。止观八曰:得于魔禅,味于鬼法。...(动物)Karaṇḍa,Karaṇḍaka,又云迦兰驮,迦蓝陀,羯兰铎迦,迦兰多迦,迦兰陀夷,羯兰驮迦,伽邻等。鸟名。译...七世纪唐代画家。于阗人(一说吐火罗人)。尉迟为姓,乙僧系相对于其兄“甲僧”之称而言;并相对其父尉迟跋质那“大...梵名 Yasti-vana,巴利名 Yatthi-vana, Latthi-vana。又作申怒林、申怒波林、遮越林、祠祀林。即指杖林。位于古代印...天台宗十乘观法之第七。即于修正观时,障道之事发生,即以相应之法而对治之,以助正道,开前进之道。此为以小助大,...【非所断法】 p0714 瑜伽六十六卷十八页云:云何非所断法?谓一切有学出世间法,一切无学相续中所有诸法。此中...子题:寺诰、寺院处所、祇桓图、释门多法、寺院造立非法、寺法灭、护持寺法、道众须自敬以生俗信、道众识法护持人皆...【识安住差别】 p1436 瑜伽五十四卷一页云:云何安住?谓习欲者、欲界诸识,执外色尘;名色安住。若清净天色界诸识...五念门之力用。依往生论注卷下载,修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五念门而其行成就者,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得见阿弥...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无量义经...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 先看这一段。这一段大家都很熟悉,谈这...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有偿还,于是他就到借钱人那里去讨账。 去讨账的路上有一条大...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心念,因为我们一般人平常生活在世俗生活当中...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愄,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众生无...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大家知道每一个咒语如果说确实是在特别在藏传佛法里面很讲究咒...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即下疑情,审问这念佛的是谁?再提再审,审之又审,见这念佛的...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缘变」跟「分别变」;从跟他人的...
腊月初八,是佛陀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纪念日。这一天,在佛教历史上,是象征佛教诞生的一天。因为它...
无生智
【阿毗达磨辞典】
无生智者,谓由果断所得智,或缘果不生为境,所以者何?由有无生故所得智名无生智,或缘无生为境名无生智。此义意言,由有当来一切苦果毕竟不生法性故,而得此智,虽缘余谛为境亦名无生智,或缘苦谛无生为境,故名无生智。
上篇:无明为缘造非福行 | 下篇:无想定 |
指生死流转之识。即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迁流之识,亦即生死相续不断流转之识。[法华玄义释签卷十二、法华玄义...
法喜
外
魔禅
迦兰陀
尉迟乙僧
申瑟知林
对治助开
非所断法
造寺法式
识安住差别
五念力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因小失大的商人

戒定慧在一念间

人在三界,出离要紧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