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闻法或味法而生喜,是曰法喜。法华经宝塔品曰:“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赞阿弥陀佛偈曰:“光所至处得法喜。”案维摩诘菩萨,以法喜为妻,慈悲为女。法喜者,亦谓见法生欢喜也。苏轼诗曰:“虽无孔方兄,幸有法喜妻。”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云何正勤?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正...(术语)二十四不相应法之一。立于差别之因果互为差别,而不混乱之分位。...由烦恼心所衍生出来的心理状态。随即衍生、滋生的意思。在大乘百法中说有二十种,这二十种烦恼,随逐于心,随心而起...(物名)禅林之佛供也。一华,二香炉,三烛,四汤,五果,六茶。见僧堂清规三。...(书名)五十三卷,明钱唐葛寅撰。集录金陵之大小梵刹及其寺历,制度,史实,诗颂等,细大不漏。...(术语)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以二地指二空指相着,余指稍令开散,名仆拏合掌。此名初割之莲也。梵Pūṇ...(术语)一心观想佛之相好形色也。此三昧成就,则见佛之来现。...(术语)本门十妙之一。本时之神通妙也。谓如来说法际所示现之神通不可思议也。...何等长时差别?谓诸异生。...供养释迦牟尼佛之坛法。为密教修法之一种。即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尊,为增益、除障难、治病而修之秘法。陀罗尼集经卷二...【大乘七大性】 p0243 显扬八卷十五页云:大乘性者:谓菩萨乘与七大性相应故;说名大乘。云何为七?一、法大性。谓...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印光大师校印版本)...(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从前有位比丘,每天都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往坟场的途中,都必须穿越一块田地。田主人看到比丘老是穿越他的...
过去,佛陀曾生为马王,名叫驱耶,常在海边渡引漂流之人。当时在海的另一端,滞留了许多淫乱的女鬼,她们若见商人经...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来,在民众中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佛教主流宗派,其特色主要有四: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超度亡人渡过苦痛之海,而到于无苦难之境地。这个意义比世间追...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世界,都是欲望问题。 这里我们说一个阿拉...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人,最无能和不可交的人。试问一...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弥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不良份子,到处恶言中伤佛陀。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和弟子们想要...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北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
法喜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胜阿毗昙心论 | 下篇:法喜食 |
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须先调伏其心,叫做伏忍。...
正勤
定异
随烦恼
六供具
金陵梵刹志
仆拏
观佛三昧
本神通妙
长时差别
释迦法
大乘七大性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比丘与田主人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净土宗的四个特色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外让一步,心进一步
真理战胜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