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指有学问之僧侣。在日本,南都诸寺及高野山对于学僧,称为学侣,意谓从事于学问之僧侣。高野山所谓三方,即指学侣、...全一卷。宋代知礼(960~1028)撰。本书旨在依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以阐明法华三昧之要领。然其所述修忏要旨非仅...无烦恼叫做寂,无生灭叫做常,寂常就是涅槃的境界。...(杂语)以雁行之不乱,喻行列之整齐也。续高僧传二十二曰:应供列雁行之僧,戒闻叙重受之夏。又作雁立。敕修清规二...【无常想】 p1052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无常想云何:答一切行皆无常。于无常行,由无常故,如理思惟,诸想,等...(杂语)落发染衣之略。...亦名:下众同受请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善见,檀越请比丘,沙弥虽未受具,亦入比丘数。涅槃,乃至未受十戒,亦得...(一)指身心依存之所。 (二)梵语 bhūmy-ā?rava。与“依身”相对。指有情众生生起智慧与善根或修观时所依止之定境(...《西分律》,亦称《昙无德律》(昙无德意译法藏或法密),原四十五卷,现行本六十卷,姚秦弘始十年(408)罽宾佛陀耶舍...凡二卷。后汉安世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大比丘威仪经、大僧威仪经、僧威仪经或三千...(流派)奉莲社之旨趣,愿求莲邦之宗门也。莲宗宝鉴自叙曰:东晋远公祖师,因听弥天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中略...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缘就是因缘),第二个是见道位以后叫真修(真实的真)。 我们...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会变得浮躁、庸俗,甚至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体就不大好,生病时更是心烦意燥。皈依三宝后,虽然...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禅师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 我并没有抛...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阿难为佛...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气去积累最大的福报?也是要有智慧,要知道抉择。 (一) 由福田门故力大...问: 如果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教,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却一生向善,行菩萨道最后会往生净土吗? 宏海法師答: 哦,这个...
无明结者
【阿毗达磨辞典】
无明结者,谓三界无智无明结所系故,于苦法集法不能解了,不解了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上篇:无色界系 | 下篇:无愧 |
【引余证言】 p0377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引余证言者:谓引余经,成立所说。...
学侣
修忏要旨
寂常
雁行
无常想
落染
沙弥同受请
依地
四分律
大比丘三千威仪
莲宗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一粒习气之米
阿难与摩登伽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