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一)位于今浙江杭县大慈山虎跑寺。虎跑寺本名大慈定慧禅寺,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禅师居此,苦于无水,一日...【世俗】 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隐覆真理、可毁坏之义;‘俗’有显...(术语)梵语舍以哆Śayita,心识昏沉而失觉知者。十缠之一。...【声闻乘中密意亦说阿赖耶识】 p1396 摄论一卷五页云: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壹阿笈摩说...梁代僧。吴郡(江苏吴县)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详。少投建初寺僧祐出家,遍学经律。后住庄严寺,博采群言,酌取精理...(术语)身受业与心受业也。身受业者欲界之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而生感觉相应之异熟苦果。心受业者,色界中间定至有...【三种毗钵舍那】 p0204 瑜伽七十七卷四页云:世尊!毗钵舍那,凡有几种?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毗钵舍那。...梵语 trīni vimoksa-mukhāni。指得解脱到涅槃之三种法门。略称三解脱、三脱门、三门。即:(一)空门(梵 ?ūnyatā...(术语)三种观法之一。附托四谛等法相于我心向之观念也。...【无见无对法】 p1070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无见无对法云何?谓二处。卽意处法处。...为菩萨四弘誓愿之一。即坚心誓愿必证得无上佛果。又作无上菩提誓愿证。又古敦煌本六祖坛经作“无上佛道誓愿成”。(...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个觉悟是说痛苦生起的因缘。我们每一个人...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魂蒙尘。蒙尘的灵魂,就像一面蒙尘的镜子,让你看不清自己,迷...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演讲完之后,他问在场的人有多少打算原谅自己的敌人,大约有一...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时,你压制这个贪欲的念,到现在又碰上不顺心的人,又来压制嗔...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惨,因而断绝爱欲,更能不被世间一切假相所执迷: 第一:新死...
又是一年清明节,姐弟们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常一样,念佛的念佛,不念佛的就烧些纸钱。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财布施。很多人非常愿意外财布施,但是不一定愿意布施内财。 ...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攀缘,那这个原理在哪个地方?可...
悭
【阿毗达磨辞典】
悭者,耽着利养,于资生具贪之一分心吝为体。不舍所依为业。不舍者,由悭吝故,非所用具亦恒聚积。
上篇:清净 | 下篇:染污遍行同行相应 |
亦名:结有戒场大界法、结有场大界法、有场大界结法、戒场大界结法 随机羯磨·诸界结解篇:“结有戒场大界法。佛言...
虎跑泉
世俗
睡
声闻乘中密意亦说阿赖耶识
宝唱
身心受业
三种毗钵舍那
三解脱门
附法观
无见无对法
佛道无上誓愿成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为灵魂沐浴
没有任何敌人

勤转念,证菩提 -- 善于修这颗心
戒淫九想观

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