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界名)依阿弥陀佛本愿成就之国土,即极乐净土也。往生礼赞曰:而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指诸尊中之至极者。为对佛之尊称。佛成就一切智,断尽一切烦恼,于人、天等一切众生中为最胜,故称最胜尊。无量寿经...【我有种种想】 p0650 瑜伽八十七卷五页云:有种种想者:谓在下地。 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四页云:我有种...选集百缘经二曰:尔时诸罗汉六万二千将诣拘毗罗国,彼诸民众,禀性贤善,仁慈孝顺,意志宽博。于时如来作是念言:吾...即微细护持戒行。亦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悉能持守无缺。一如罗睺罗即以持戒坚固而为佛弟子中密行第一。然依天台...全一册。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编。分研究方法论、语学、典籍、古文书等十九项,收录真宗学及昭和六年(1931)一月至三...子题:病有二种、饥病、渴病、希病、药有五种、依时量、依更量、依七日量、依一期量、依大开量、常病、稀病 戒本疏...(术语)又曰神通力。神为妙用不测之义,通为通融自在之义,力为力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力变,融通自在也。是在定慧,...【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p0013 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世尊!如世尊说: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净惑所缘者,谓下地粗性上地静性,真如及四圣谛,是名净惑所缘。...(?~1001)中印度人。原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僧。宋朝开宝六年(973)来中国,初住漉州蒲津,译出圣无量寿经、七佛...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杀,那是有罪的。(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 此所谓自杀...问: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近来也已步入中年。有人不免有中年危机感,往回看,觉得这一生...
当你碰到冤家对头现前的时候,瞋恨心有可能会上来,巴不得他倒霉,巴不得他碰车,巴不得他得癌症赶快死了,见不到你...有一个很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决定往下跳的时候,学校放学了。 ...回想起我年轻时,从台东要到花莲期间,曾在玉里的一间寺院住了几天。头一天,在寺里看到墙壁上贴了各形各色的剪纸花...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佛遗教经) 这里,损减智慧是指心落在世间的分别见...
极微薄寂静苦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极微薄寂静苦?谓诸无学命根住缘六处。
上篇:寂静苦 | 下篇:寂静善 |
禅宗公案名。系唐肃宗与南阳慧忠国师间,有关“无缝塔”之机缘语句。又称忠国师无缝塔、肃宗请塔样。碧岩录第十八则...
愿土
最胜尊
我有种种想
帝释为佛造讲堂
密行
佛教学关系杂志论文分类目录
四药立四所以
神力
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净惑所缘
法天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提起佛号,把瞋恨心降伏下来
放弃自杀的念头
不要以貌取人

黄龙三关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