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名数)菩萨常观念十境也: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谓之无漏,是空真如。又因含藏一切之功德,故谓之海,是不空真如。...(术语)僧之剃头也。净发之法,半月一度。高僧传(阇那崛多传)曰:遮拘迦国山中有入灭定罗汉三人,定中禅寂。每至...因明用语。指内心已决定某种主张,但尚未表露出来之状态。即虽不以言语表示,而于意中密藏某一种主张;亦即意中所置...梵语 aranya,巴利语 araa 之音译。又作阿练茹、阿练若、阿兰那、阿兰攘、阿兰拏。略称兰若、练若。译为山林、荒野...为禅林职称之一。又作参头和尚。参,参僧之意,即自四方前来参禅习道之僧;头,头首之意,即居于首位,并行指导、统...(故事)五百之雁,闻法而生天上。又有五百之雁,为五百之罗汉。...【无记十因】 p1060 瑜伽三十八卷十页云:谓于世间种种稼穑,堕诸谷数世资生物,所有种种名想言说,谓大麦小麦稻谷...(1889~1973)广东大埔人,俗姓王。早年往泰国经商。年三十三,投曼谷甘露寺礼卢庆和尚出家。后返国于宁波天童寺受...(名数)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为常。二乐...(术语)天台宗之语,谓法华涅槃之教,为超胜八教之醍醐味教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欲倒。虽然经过很多名医的诊治,但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后来遇见...活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人的生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质量,成长自己的品德。人从生下来开始就是无知的,一天一天长...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尚薙发。老人自南岳来休夏金竹,禅人拈香请益,因示之曰:汝已...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给他。这个人对这位医生非常有信心。他回家后,在祈祷室供上了...
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鸾大师才...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废权防难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问: 芸芸众生中,良师益友如何寻觅?结交「益友」的标准为何?有了这些朋友,我们就会不断的进步吗? 圣严法师答:...
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意味着是人说出的话就应当有信。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没有信誉,就相当于自己取消了...
方摄
【阿毗达磨辞典】
方摄者,谓依东方诸蕴界处还自相摄余方,蕴界处亦尔。
上篇:分位同行相应 | 下篇:非学非无学界 |
【五种舒手惠施依处】 p0284 瑜伽四十七卷三页云:当知菩萨舒手惠施,亦五依处。何等为五?一、数数惠施。二、欢喜...
十念处
实相无漏大海
净发
意许
阿兰若
参头
五百雁
无记十因
复仁
四德
超八醍醐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色欲招病,断欲是药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是与人分享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医生的处方

各宗要略——净土宗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良师益友如何寻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