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经中常称菩萨为童子,一因菩萨是法王之真子,二因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并非指年幼为童子。...全一编。东晋僧慧睿(355~439)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出三藏记集卷五。因昙乐等人怀疑般若、法华、涅槃等三经有...指究极之境界。于此境界,已然超越修行(修)与体悟(证)等之对立分别。亦即证无所证、修无所修的无为真人之境界。...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八畜钱宝戒)夫出家为道,世财非意。俗士高节,顾若遗尘;况复情存出要,义乖常习...(术语)台家释圆教之圆,有圆妙之一义。空假中三谛圆融而不可思议。谓为圆妙。妙者以不可思议而名。四教仪集注下曰...(界名)十界之一。差别于其他九界而谓之界。...据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所载,往昔三千尘点劫以前,大通智胜佛出世,宣说妙法莲华经。此佛曾为其出家之十六子讲说法华...wuzhongxing 佛教教义。姓亦作性。略称五姓,或称五种种姓、五种乘姓及五乘种姓。瑜伽行派和法相宗认为一切众生...(地名)即中国也。唐书西域传曰:贞观十五年,(中略)帝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慰抚,尸罗逸多惊问国人:自古亦有摩诃...(术语)释迦如来之出世灭度,非实之生灭,其本身之寿量,无量无数,而为众生化益,非生现生,非灭现灭也。法华经寿...(名数)天台释经题立名体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证之大日经心目立体宗用之三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亦立体宗用之三重...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僧伽吒经...。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的井水,和一般的水一样,不似先前所喝的甘甜、可口。老妇人感...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弃恶从善,即可成佛。 其实,这句话中的屠刀,也并不...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仙、天仙,他们是长生不死的吗?如果不是,寿命又是多长呢?我们常说的三界,是欲界...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 而佛教认为一切宗教...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知身是苦啊,壮时都与他人忙。我们要是有了病,才晓得这个身子...问: 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该说? 大安法师答: 此话不该说。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一定...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
道差别
【阿毗达磨辞典】
复次道差别有十一种,谓观察事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现观方便道、亲近现观道、现观道、清净出离道、依根差别道、净修三学道、发诸功德道、遍摄诸道道,当知此中由觉分等差别故。建立十一种道如其次第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种正行四种法迹,奢摩他毗钵舍那三无漏根。观察事道者,谓四念住,由此最初以不净等行观察一切身受心法事故。勤功用道者,谓四正断,由遍观察一切事已为断诸障发勤精进故。修治定道者,谓四神足,如是净除一切障已,复由欲勤心观门修三摩地,令成调顺堪任性故。现观方便道者,谓信等五根,如是修治三摩地已,为欲证得无漏圣道,勤修增上缘暖顶方便故。亲近现观道者,谓信等五力,如是已得增上缘者,为欲无间通达谛理,修习摧伏不信等障,忍第一法近方便故。现观道者,谓七觉支,由此最初各别内证觉真理故。清净出离道者,谓圣八支道,由从此后为令修道所断烦恼永得清净修出离道故,由此道理菩提分法如是次第。依根差别道者,谓四正行,由依近分根本等地差别及利钝根差别故,苦正行者依止未至及无色定,如其次第止观劣故,乐正行者依止根本静虑双道转故。二迟通者,谓钝根依苦乐,二速通者,谓利根依苦乐。净修三学道者,谓四法迹,由此净修增上戒等三学故,无贪无恚能净修治增上戒学,终不于贪欲瞋恚门毁犯所学处故,正念能净修治增上心学,由不忘所缘持心令定故,正定能净修治增上慧学,由心得定能,证如实智故。发诸功德道者,谓奢摩他毗钵舍那,由此能成办一切功德故。摄诸道道者,谓三无漏根,由此能摄初中究竟一切道故,未知欲知根摄方便道及见道,已知根摄修道,具知根摄究竟道。
上篇:等无间缘 | 下篇:等心不相应行法 |
【四谛自性】 p0439 大毗婆沙论七十七卷五页云:问:如是四谛自性云何?阿毗达磨诸论师言:五取蕴、是苦谛,有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