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境之系念,以智慧照察,正念观彼,如实修行,称为观察。与“观”之义同。往生论注卷下解释观察之字义(大四○·八三六上):“心缘其事曰观,观心分明曰察。”华严经探玄记卷十谓,观察有内心照察与举目眄视二义。 p697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五逆之罪人,于临终时依善知识之教,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此乃出自观无量寿经之下下品及无量寿经卷...指证入果位。即以正智契合真理,进入佛、菩萨、声闻、缘觉等之果位。如三乘人断惑证理,分别到达极果。又如大乘证得...又作自由三昧。远离烦恼昧之执缚,达到自由自在之境界。林间录序(卍续一四八·二九三上):“洪觉范得自在三昧于云...即随顺众生根器之所宜。又顺应人、时、处所宣说之法,称为随宜所说、随宜说法。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五中):“佛曾...(名数)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也。大爱道比丘尼经上曰:佛告比丘尼裘昙弥:汝行十戒如法,则有大戒,名具足,真谛行之...(1164~1246)宋代临济宗僧。潼川府(四川三台)人,俗姓王(一说姓龙)。字敬叟。依同邑广福院圆澄得度,后参谒别...传说罽宾国王杀害师子尊者,其臂堕地。据景德传灯录卷二载,禅宗相承系谱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游化...宗镜录云三佛身: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有行般涅槃】 p0551 俱舍论二十四卷三页云:有行般者:谓往色界生已;长时加行不息。由有功用,方般涅槃。此...(名数)临济曹洞二家各立四宾主,其义不同。临济之宾主为师弟之别名:一主中主,有师家鼻孔者。二宾中主,有学人鼻...(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积功行,精进而将至不动阿罗汉之阿罗汉也。...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怨恨是一种对不如意的人与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此时,勿怨天...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 路乏资粮终不到,马无缰御孰能前? 但将三事...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世俗人则称作运气。业力是说我们这辈子所受的果,是由过去生中...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破和合识,断相续心。 经典上讲到一个公案说:佛在世的时候,...
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修行这两个字,修,是如何修法?行又是如何的...经言靴裘①等物皆不应着,以其日与诸畜相亲近也。夫此特着之身外,况食肉则入于身内乎!今人以犬豕牛羊鹅鸭鱼鳖为食...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世曾为大国王,若有贫人、乞丐来求索财物,皆能随心满愿,并帮助苦难之人远离厄难...
观察
【佛光大辞典】
上篇:观经义疏正观记 | 下篇:观察正行 |
(名数)对于欲界粗弊之五欲,谓色界无色界之色声香味触五欲曰净洁五欲。...
十念往生
证果
自在三昧
随宜
五百戒
居简
罽宾王臂堕
三佛身
有行般涅槃
四宾主
进法阿罗汉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安法师: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和悔恨心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用五色豆来补五脏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推荐】修行要如何去修
人不宜食众生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