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入坛加行。指密教传法灌顶入坛前所修之前行。四度加行虽为传法灌顶入坛之加行,然四度成满后而未能立即入坛者,特修前行,以此为通轨。然于其期间、所作等,诸流各有异说。摄真实经卷下护摩品(大一八·二八二下]:“若阿阇梨与授灌顶时,先须三月观察其心,然后授与灌顶之法。” p685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布色羯逻伐底城】 p0532 西域记二卷二十页云:迦腻色迦王伽蓝东北行五十余里,渡大河,至布色羯逻伐底城,周十四...(1638~1685)明末曹洞宗僧。金陵人,俗姓张。二十三岁出家。一日,阅杖人录(觉浪道盛禅师之语录),至“广额屠儿...梵语 avitarka-vicāramātra-samādhi,巴利语 avitakka-vicāramatta-samādhi。又作无寻惟伺定、无寻有伺定。为...梵语 jarā-marana,巴利语同。老与死之并称。又作老死支。十二因缘之一。指众生衰变及灭坏之位。依三世两重因果之...【谛察法忍】 p1377 无性释七卷十二页云:谛察法忍,是前二忍所依止处。堪忍广大法故。...六根加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由六根六尘出生六识。则六根、六尘、六识便合成十八界。...(杂语)由今往过去世谓之乃往。...子题:无作一发续现、戒、持戒、陶家轮、作戒既谢无作独存、戒有五义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言作者,如陶家轮,...(仪式)送亡者于葬场也。...【萨怛多般怛罗】 资中曰:相传云是白伞盖,喻如来藏,性本无染,遍覆有情也。...梵语 samādhīndriya,巴利语 samādhindriya。为三十七品菩提分法与二十二根中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夜晚,列车奔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转弯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空隙,一个人掉了下去。 两位同伴一回头,就发现人不见了...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者,诸国王大臣之类是也;有人而人者,诸小臣及平民衣食饶足,...问: 请问,我想每天诵念一部经:《普贤行愿品》或《无量寿经》。如遇到佛经中的经文意思我还看不明白,我是否要搞...
壬二、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
学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误解为处于被打击了、绝望了、避世了等等消极的处境,出家人更是被冠上遁入空门等等极端消极之说...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
灌顶加行
【佛光大辞典】
上篇:灌顶三昧耶 | 下篇:灌顶印明 |
(植物)Campaka,又作占婆,瞻婆,瞻匐,瞻博,旃波迦,瞻博迦,睒婆。树名。译曰金色花树。其花有香气远熏。玄应...
布色羯逻伐底城
传昱
无觉少观定
老死
谛察法忍
十二处
乃往
作无作戒名义
送亡
萨怛多般怛罗
定根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转弯的人生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不明经意是否能诵经

什么是「普贤行」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