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积集之义。蕴落即谓五蕴之聚合犹如人之集居于聚落。释摩诃衍论卷一(大三二·五九五中):“四者厌患最,已过五蕴聚落故。”[秘藏宝钥卷下] p679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人名)隋玄景,二十七出家,以禅道融内外,巧于讲导。大业二年六月寂。续高僧传十七(玄景传)曰:每震法鼓动即千...(一)(751~830)唐代牛头宗禅僧。又称遗则。长安人,俗姓长孙。初随慧忠禅师,得悟玄旨,遂南游天台,入天台山佛窟...【作意】 p0685 瑜伽三卷七页云:作意云何?谓心回转。又云:作意作何业?谓引心为业。 二解 瑜伽五十五卷...【二业】 指引业与满业。依《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名引业与别业。六趣各有总、别二报,如人趣中,所有的...(术语)八智,十六心之一、观上二界之道谛而得之智也。以类法智,故谓为类。唯识宗以为见道之智。俱舍宗以之属于修...大日经所说三种灌顶之一。指以上师之心传予弟子之心的灌顶。乃密教传法灌顶之一种。又作心授灌顶、秘密灌顶、心想灌...(术语)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盖粗重】 p1280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盖粗重者:谓能障碍善品方便,盛贪欲等性。...【二十二根有漏无漏分别】 p0046 俱舍论三卷七页云:此二十二根中,几有漏,几无漏?颂曰:唯无漏,后三。有色...(术语)阿罗汉及如来等也。以是能具诸胜功德,及供养之则生胜功德故也。田者能生之义。俱舍光记十八曰:德田谓余阿...亦名:覆藏他重罪戒缘起 资持记·释尼众篇:“七覆藏他重罪戒。佛在舍卫,偷罗难陀尼妹,名坻舍,偷罗知彼犯夷,恐...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感是我们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四十八大愿弥漫在虚空法界的光明、愿力,就...
在临终救亡修法时,《地藏经》是讲事,普度一切众生,因此你对社会上一般没信三宝,或信而不恳切,闻到、听到对这一...
有一个观念大家要了解。我们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当然强调离苦得乐,我们希望今生的生命,乃至于来世的生命,能...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善于用微笑营造让人心情愉快的环境,千万不要摆出一幅冷...问: 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 佛说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证。在佛那时代,无论出家还是在...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行的时候应常念:人终究是会死的,不一定活到八、九十...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要生起这个心。无量劫以来,我们由于贪欲才投到这个欲界。尤其...
《旧唐书》上面记载,在唐朝末年,陕西有个金沙河。河里四周都是沙子,河水很清,里面有鱼。有人会捕鱼,那个地方的...
蕴落
【佛光大辞典】
上篇:蕴处界 | 下篇:蕴聪 |
(经名)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卷,宋惟净等译。...
玄景
惟则
作意
二业
道类智
以心灌顶
戒律
盖粗重
二十二根有漏无漏分别
德田
尼覆藏他重罪戒缘起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

这时显现出来才叫真正业障重

祸福相依,福报不可享尽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